俗话说得好:父子连心。孩子的健康快乐一直是父母最关心的事情,虽说自始至终父母都拥有望子成龙的想法,但是大部分父母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平安喜乐。在西游记中以父子身份出现的角色并不多,牛魔王和红孩儿算是一对,而且牛魔王对于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来说,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两人曾是结拜兄弟。但了解西游记的朋友们肯定知道,这兄弟二人在西游记的后期也一度反目成仇,甚至兵刃相向,至于二人反目成仇的原因,那就是因为牛魔王的孩子红孩儿,事情究竟是怎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孙悟空大战牛魔王话说唐僧等人途径火焰山,眼前的景象让唐僧等人傻了眼,明明是秋天居然像夏天一样酷热,原文第五十九回中这样写到:日乃太阳真火,落于西海之间,如火淬水,接声滚沸。带着这份不解,孙悟空找到了一个路人打探情况,这才得知此地一年四季都犹如酷暑,而且在此地往西不远处,有一座山正是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而那座山横亘有八百里的火焰,原文这样写到: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唐僧一行人一听到这慌了神,毕竟唐僧为凡人之躯,就算带着他飞跃火焰,怕是在火焰上方也受不了那高温之苦!后来通过进一步打听,得知铁扇公主有一芭蕉扇,能熄灭这火焰山的火焰,于是孙悟空便前去求这借这芭蕉扇,可这铁扇公主百般刁难,孙悟空也没能借到真的芭蕉扇。在听闻牛魔王与铁扇公主是夫妻之后,本想找到曾为结拜兄弟的牛魔王出面调解,但谁成想,这牛魔王见到孙悟空就火冒三丈,在原著第六十回中,牛魔王这样对孙悟空说道:你若三合敌得我,我着山妻借你;如敌不过,打死你,与我雪恨!这里牛魔王指的仇恨是说孙悟空欺负了自己的发妻铁扇公主,又打了自己的小妾玉面狐狸。但这一份仇恨仅仅是一部分,因为二人之间还有另外一层隔阂,那便是红孩儿因为孙悟空被观世音菩萨收服带走,在原文第六十回中,牛魔王这样对孙悟空说道:我闻你闹了天宫……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给害了?所以这几层仇恨叠加,让曾经的结拜兄弟反目成仇!那么这孙悟空究竟是怎么把红孩儿害了呢?路遇红孩儿,观音前来助渡劫提到红孩儿,这故事情节还要向前追溯,唐僧师徒一路向西行进,来到了红孩儿的地盘之上,红孩儿化作一无知小儿模样,骗取唐僧的同情心,最后将唐僧捉了起来!孙悟空自然前去营救,谁成想这红孩儿吐出的三昧真火让孙悟空招架不住,只能跑去观世音菩萨之处请求援助。于是观世音菩萨出山收降这圣婴红孩儿,面对四大菩萨之首的观世音菩萨,一个红孩儿自然成不了气候,没过几招红孩儿便被观世音菩萨收降并带走,成为了自己坐下的善财童子。按理来说,这红孩儿也算是受了观世音菩萨的点化,成为了佛教中人,对于本就为妖怪的红孩儿来说是一次人生的蜕变,怎么能说是害了红孩儿呢?实在让人不解!红孩儿的身体遭到了摧残虽说红孩儿被全须全尾地带走了,但是观世音菩萨收服红孩儿的过程可以说让红孩儿受尽了折磨。这观世音菩萨在出发准备收服红孩儿之前,命令木叉找哪吒接来了三十六天罡刀,并将这三十六把天罡刀化作了莲台,观世音菩萨撑着这莲台出现在了红孩儿的面前,并故意漏了破绽,让红孩儿自己坐上了这莲台,红孩儿本以为稳坐莲台,实际是坐在了刀尖之上!正洋洋得意之时,观世音菩萨做法让莲台现了原型,在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写道:那木叉按下云头,将降魔杵,如筑墙一般,筑了有千百余下。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这皮开肉绽之苦便是红孩儿身体受到的第一个摧残!随后观世音菩萨还没罢手,用金箍将其束缚,这才将红孩儿彻底降服。观世音菩萨这里用到的金箍与孙悟空头上的箍同出一门,都是当初如来佛祖赐予,分为金紧禁三个。一个用在了黑熊精身上,一个用在了孙悟空身上,另一个则用在了红孩儿身上。四大名著全套4本青少年版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精选月销量69¥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孙悟空一生坦荡无所畏惧,但唯独害怕唐僧念起紧箍咒!因为这紧箍具有见肉生根的特点,这种疼痛对于拥有金刚不坏之身的孙悟空来说都无法忍受,更何况是一小小妖孩!而且用于降服红孩儿的金箍分成了五个,分别套在了颈部、与手脚之处,疼痛足足翻了五倍!这便是红孩儿身体受到的第二个摧残!红孩儿的精神也同样受到了摧残不仅仅身体受到了摧残,红孩儿的精神也受到了摧残。从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这红孩儿活脱的一个熊孩子形象,天性顽劣、暴戾乖张。但这些在妖怪的世界中都属于正常的性格秉性,可一旦被这金箍束缚,成为了观世音座下的善财童子,便需要做出巨大改变,而这种改变并非一蹴而就的,期间稍有不慎便会受到惩罚,大家可以参考孙悟空,万事需要受人约束,不能遵从本心,便是心理受到的摧残!这样看来,这红孩儿被观世音菩萨带走,终究是因为孙悟空的缘故,要是孙悟空不向观世音菩萨求援,这一切或许并不会发生!所以牛魔王才会说是孙悟空害了红孩儿。归根结底,万事皆有因果,这件事不能怪罪于孙悟空,事情的本源在于红孩儿的恶行!也正是这些恶行为他带来了未来的苦果!所以,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注重平常的一言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