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斩妖除魔、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

在整个前往西天的进程中,面对阻挡前路的各路妖怪,孙悟空出力最多,功劳也最大,是整个团队中一个名副其实的强者。

在随唐三藏取经之前,孙悟空曾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直至成佛后孙悟空才知道,为何那个时候菩提祖师没有来救他。

花果山孙悟空

《西游记》塑造了很多个经典的人物角色,是非不分却对信仰无比坚定的唐三藏,好吃懒做惯耍小聪明的猪八戒,老实本分且兢兢业业信念坚定的沙僧,再加上这个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孙悟空。

孙悟空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仙石内孕育的一仙胞,石卵见风后从里面迸发而出的一个石猴。

孙悟空在山中行走跳跃,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过得也甚是无忧无虑。

直到有一天,在众猴的呼应下,孙悟空跳入了水帘洞,就此当了这花果山里猴群中的山大王。

由此看来,孙悟空是非常具有冒险精神的。

即便是在前方情况未知的情况下,孙悟空仍旧敢孤身一人跳入那瀑布泉中去。

在后面与妖魔鬼怪斗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实孙悟空是不太擅长在水里活动的。

到后来,孙悟空告知了众猴洞里面的情况,然后众猴兑现了承诺,孙悟空高登王位,成了群猴之王,并号称为“美猴王”。

一晃三五百年过去,美猴王在山上过得无忧无虑,然而忽然有一日,却感叹起自己将来必有一天将年老坠亡,而后不觉落下泪来。

后来孙悟空听说,五虫之内,唯有佛、仙与神圣三者,不死不灭。

于是孙悟空便决定云游四海,寻找长生之术。

从猴群称王时的冒险精神,再到此时求长生时的实际行动,足可见孙悟空的性格是非常果断和勇敢的。

孙悟空在离开花果山以后,就这样漂泊了八九年的时间,最终在一位樵夫的指引下,才寻得了灵台方寸山的菩提祖师。

旧时师傅收徒弟,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的,像孙悟空这样擅自闯上山来拜师的很少。

江湖险恶之地,多的是来路不明的人,敌我难分,行拜师之名而另有目的也大有人在。

孙悟空拜见菩提祖师是没有熟人介绍的,只是偶然之间听到一位樵夫说起。

因此孙悟空说要拜师时,菩提祖师还对他详细盘问了一番。

而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的身份也十分神秘。

菩提祖师取得是佛家的名字,但又被人称之为神仙。

从打坐参禅,再到阴阳五行,似乎都并未跳脱出教习之列。

孙悟空初到菩提祖师门下时,两人还曾有过一段关于学道的对话。

但最后说来,菩提祖师还是将孙悟空收入门下,并为其赐名。

即便是拜师学艺求长生,孙悟空却仍旧没有脱离他“猴”的本性。

这种猴子本能,一是表现在他喜爱吃桃,二是表现在孙悟空听菩提祖师讲道时,在旁边抓耳挠腮、眉开眼笑这两方面。

孙悟空与菩提祖师

菩提祖师是孙悟空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说到孙悟空的师傅,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数想的都是唐三藏。

但实际说起来,菩提祖师才是第一个真正启蒙孙悟空,并使其脱胎换骨的恩师。

在原著中,菩提老祖是一个能够“说一回道、讲一会禅”的世外高人。

在《西游记》第一回中,作者是用“大觉金仙”、“祖菩提”、“不生不灭”、“全气全神”、“真任为之”等词来描写菩提祖师的出场的。

菩提祖师道府前的石壁上有一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斜月”不比圆月饱满,“三星”不比满天繁星绚丽,正是夜晚时分宁静平和之象,也暗示了菩提祖师宁静致远,淡薄名利的性格特点。

这也就是为什么菩提祖师虽法力无边,但却深居简出,为人处世十分低调的原因。

菩提祖师远居孤悬海外的西牛贺洲,不与天庭的众仙往来,因此天上神仙难知

其底细,在《西游记》中也并无任何神仙曾提及菩提祖师或者法力。

论道术或者修为来说,菩提祖师也是一个十分顶尖的人物,然而他却甘愿在乡野之间,与鸟兽樵夫为伍。

对菩提祖师而言,收徒传艺只是他亲近凡间的一个表现。

菩提祖师隐居之地,凡夫俗子皆可到达,这也是为什么孙悟空最终能找到菩提祖师府上的原因。

菩提祖师的形象,在《西游记》小说中是相当高达且光明的。

他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菩提祖师,就没有孙悟空的成仙和成才之路,也没有唐僧后面的取经之路了。

再说菩提祖师收下了孙悟空之后,并没有马上就急着教他真功夫,而是教他如何“洒扫应对,进退周旋”,孙悟空这样一干,就是七年。

从大方面来说,这也是师傅为了磨炼一下徒弟的心性。

实际说来,这就是师傅对徒弟的一种考验方式,考验的便是弟子的学艺之心是否坚决。

如果忍受不了这些苦差事的徒弟,那自然早就知难而退了,或者也会被师傅淘汰。

而后面能留下来的,自然也是愿意吃苦头的。

平心而论,菩提祖师对孙悟空的考验还算是客气的。

后来孙悟空通过层层考验,终于成为了菩提祖师真正的入室弟子,之后得菩提祖师传授武艺,先后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技能。

对于孙悟空来说,菩提祖师给他传授的这些技艺,皆是他后来大闹天宫的基石,也为后来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再到西天取经埋下了一系列的伏笔。

因为犯了“在外显露武艺”的这一大忌,孙悟空最后被菩提祖师逐出了师门。

在《西游记》原著中,菩提祖师将孙悟空逐出师门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菩提祖师的出场了。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压于五行山下

孙悟空下山时,菩提祖师曾说过一句,“你这一去,定生不良。”

由此可见,孙悟空闯下的祸事,甚至是后来大闹天宫这等大事,菩提祖师算是早有预测。

孙悟空后来的所作所为,也果然不出菩提祖师的意料之中。

下山之后,孙悟空最先是回到了花果山,斩杀了欺负群猴的混世魔王,而后占山为王,称霸一方。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打架,虽说是小试身手,但最终总算是大获全胜,一战成名。

孙悟空又想到自己没有一件得心应手的武器,在几只老猴子的建议下,便以近邻的身份第一次造访了东海龙宫。

东海龙王敖广亲自率众迎接,并告诉孙悟空,海底有一根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铁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

此时此刻,这根定海神针早已在这里等待着他的主人。

然而这根棒子本非凡物,孙悟空舞起棒子来,闹得水晶宫是地动山摇。

大闹水晶宫之后,孙悟空就这样得到了跟随他生生世世的宝贝“如意金箍棒”和一身金色的披挂:凤翅紫金冠、锁子黄金甲、藕丝步云履。

接着孙悟空又下了阎王殿,大笔一挥将生死簿上猴属一类全部都勾销了,然后舞着金箍棒,一路打出了幽冥城。

干完这一些列的大事之后,孙悟空终于被龙王、地藏王菩萨等几位神仙告上了天庭。

也正是因此,才有了后来精彩的天地之斗。

天庭一心招安孙悟空,而孙悟空听说当官不错,也想着混个官位当当。

后来通过太白金星的引荐,天庭给他安排了个养马的官,结果孙悟空嫌这“弼马温”的职位太小,非闹着要做和那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齐天大圣”。

到这时候,满天的神仙心里对孙悟空的种种行为都极度不满。

无奈孙悟空的本事极大,却是谁也奈何他不得。

这般不好惹的样子,玉皇大帝二次招安孙悟空,也就封了他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的名号,并让他去管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

但这时候的孙悟空早已骄傲得不得了。

没过多久,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孙悟空得知自己没有在名单的受邀之列,便偷盗仙丹,大闹蟠桃会,酒醒后再次逃下了凡间。

天庭第二次派兵围剿花果山,孙悟空意外被二郎神擒获,孰料斩妖台上的各种刑法都无法伤得孙悟空分毫,于是太上老君又将孙悟空投进了八卦炉里,反而炼出了孙悟空的一副火眼金睛。

四十九天之后,孙悟空逃出炼丹炉,而后大闹天宫。

无奈之下,玉皇大帝只得请了西天的如来佛祖前来救场。

后来,如来佛祖用五行山镇压了孙悟空,并告诉他数百年之后,会有人来到这里,将他救出来。

西天取经,终成“斗战胜佛”

如果说“大闹天宫”是一部孙悟空个人的传记,那么“西天取经”便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

在西天取经之路上,孙悟空可以说是整个团队中的英雄。

当大闹天宫失败被压五行山下的孙悟空五百年后被唐僧救出来时,他不再是一个到处惹是生非的叛逆者,而是转变成了一个头戴紧箍咒,一路上降妖除魔,为人间排忧解难的英雄人物。

在重重的困难面前,孙悟空勇敢、正直,善于和各类的妖魔鬼怪作斗争。

西天取经之路上,可以说唐僧一旦离了孙悟空,那便是寸步难行,猪八戒和沙和尚也只是孙悟空的一个战斗助手罢了。

整场西行的途中,唐僧师徒四人一共走过了十万八千里,共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更是怪不计其数,形形色色,有些还是来头不小。

但不论是什么样大大小小的邪魔歪道,只要是妖魔,孙悟空都能凭着那双火眼金睛来识破他们,然后消灭他们。

那些妖魔常常变成凡人的样子来蛊惑唐僧,因为唐三藏是肉眼凡胎,并不能真正认清这些妖魔原本的模样,因此孙悟空在将这些“凡人”打死之后,还常常受到师傅的责骂。

但即便如此,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孙悟空也从不气馁,依然精神抖擞,保持着旺盛的战斗意志。

孙悟空扫荡妖魔鬼怪,不单单是为了保护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经,也是在为民除害。

一路上走来,孙悟空斩杀妖魔的原因,要么是因为妖怪阻碍了唐三藏的取经大业,要么是妖怪在民间祸害百姓,因此孙悟空与妖怪的斗争,一直都是积极的,正义的。

师徒一行人来到驼罗庄的时候,孙悟空听李老者说此地有妖怪,首先想到的便是托人照管好自己的师傅,然后再前去降妖。

就连猪八戒也说他,“听见说拿妖,就是连外公也不这般亲热。”

在乌鸡国,孙悟空听说国王的魂魄前来伸冤,孙悟空也说“这是在照顾俺的生意”。

行到比丘国的时候,孙悟空解救了当地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

在隐雾山时孙悟空还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被困的樵夫。

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三调芭蕉扇熄灭火焰山的大火,一来是为了西行的道路,二来是为了解救了当地百姓的困苦。

诸多种种,皆可见,孙悟空一路斩妖除魔,不仅是为了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更是为了保护凡间的平民百姓。

正是因此缘由,也唯有唐三藏和孙悟空这师徒二人实现了成佛的愿望。

取经结束之后,唐僧师徒四人和小龙马都分别获得了不同的封号,其中唐三藏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南无旃檀功德佛”;孙悟空加升大职正果,被封为“南无斗战胜佛”;猪八戒获得的封号为“南无净坛使者菩萨”,沙和尚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小白龙被升为“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孙悟空成佛后才知道,被压五行山菩提祖师为何不救他

前文说到,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五百年后,前往长安寻找取经人的观音菩萨路过此处,孙悟空还向观音菩萨说到,“我在此度日如年,更无一个相知的来看我一看”。

在原著中,非但没有孙悟空相知的好友过来看望他,就连他的恩师菩提祖师也没有动过来救他的念头。

其中缘由与道理,在孙悟空成佛之后,便通通都悟出来了。

无规矩不成方圆。

早在菩提祖师将孙悟空赶下山之时,便已经料到他将来定会闯下弥天大祸,因此还特意嘱咐他,“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因此在菩提祖师看来,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完全是他自作自受的结果。

再者,原著当中提到,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于五行山后,还“召一尊土地神祇,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

这样看来,五行山下并非只有孙悟空一人,如来佛祖还派了五方揭谛在此看押孙悟空。

如果有谁来看望或者想要救出孙悟空的,如来佛祖和天庭那边必然会收到消息。

那么菩提祖师这位平时本就十分低调的人物,更不愿在如来佛祖跟前露面了。

否则先前孙悟空大闹三界的事情,闹得人人皆知,只要菩提祖师一出面,便也能立马将孙悟空带回去。

这便是菩提祖师先前要与孙悟空“断绝关系”的原因,甚至还不许让孙悟空说出菩提祖师的名字来。

既然如此,那孙悟空遇难之时,菩提祖师不出面也是在情理之中,他甘愿隐身于野,也不想去与天庭或者西天上的那些人物打交道。

菩提祖师将孙悟空赶下山去时曾预料到这一去必定不安,这说的便是孙悟空后来大闹天宫的事情。

既然如此,那想必菩提祖师也算到了孙悟空后来西天取经的事情。

这其间的种种,先有孙悟空大闹天空是因,而后被压五行山下是果;再有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是因,唐三藏救下孙悟空西天取经是果。

因果循环,方得有始有终。

为了不耽误孙悟空的取经大业,菩提祖师也是万万不会出手来救孙悟空,破坏这其中的因果由来。

将孙悟空压于五行山下,还是为了磨炼孙悟空的心性。

菩提祖师深知孙悟空平日里爱卖弄手段,可即便被五行山压了五百年,孙悟空也依然也有改变这个习性,这也便是后来观音菩萨要给他戴上紧箍咒的原因。

紧箍咒也叫定心真言,其中更关键的是,压住孙悟空的五行山,山顶上的咒语“唵、嘛、呢、叭、咪、吽”是观音六字真言,也叫心咒,这也从侧面暗示,孙悟空其实是被自己的心魔给困住了。

最后当孙悟空取得真经,修成“斗战胜佛”的时候,要唐僧替他取下紧箍咒来。

唐僧便道,“你心魔已解,紧箍咒自然不在,不信你摸摸头。”

孙悟空伸手摸去,紧箍咒果然已不存在了。

所以说,如来佛祖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是在孙悟空去除他的心魔,这样菩提祖师又怎么会将孙悟空给救出去呢?

直到成佛之后,孙悟空才真正明白,斗战胜佛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官方来源:

《群文天地》:试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取经路上的英雄特质

《书屋》:孙悟空为什么会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陕西教育》:《西游记》菩提祖师形象分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