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火焰山,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里的火焰山:那里寸草不生,终年都是熊熊大火燃烧的景象,令人望而生畏。然而现实中,在中国宁夏的西部却真实存在着一座“火焰山”,那就是以产煤著称的贺兰山。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透过唐代诗人韦蟾的诗句,不难看出历史上的贺兰山美丽而又富饶,让人很难把它与“火焰山”联系在一起。那么贺兰山后来为何会变成一座“火焰山”?这究竟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
是什么让煤层燃烧了年?贺兰山的火,并非一些人所想象的漫山遍野都在燃烧的森林火灾,而是矿区煤层的自燃。这些燃烧的煤层,主要出现在位于贺兰山西北部、宁夏与内蒙古交界处的汝箕沟矿区里。
虽然自燃的煤层只占据着偌大的贺兰山的冰山一角,可有关研究表明,它们已经持续燃烧了大约年!作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矿产能源,煤炭至今仍在诸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汝箕沟矿区还是素有“煤中之王”之称的太西无烟煤的重要产地。据估算,这里每年因自燃而损失掉的煤,价值竟可高达10亿元人民币!
许多年来,人们为了给煤层灭火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燃烧的煤层的体量过于庞大,这些努力都不过是杯水车薪。眼看着无数优质的煤正一点点地被燃烧殆尽,人们在惋惜之余,也何尝不在追问:三百年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的煤层燃烧起来?谁又是造成这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的罪魁祸首?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简单了解一下贺兰山煤矿的产生和当地采煤的历史。
在数百万年前,贺兰山地区还存在着巨大的山间盆地,且当时的气候温暖湿润,盆地里十分适宜植被的生长,生物量巨大——这为煤炭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在随后的几百万年里,地质运动使得这些山间盆地不复存在,原先盆地里的生物遗骸也深埋在了地下,在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一系列演变之后,贺兰山地区储量丰富的煤炭才得以形成。
中国是全世界最早使用和开采煤炭的国家。早在两汉时期,煤炭就已经在冶炼技术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贺兰山地区采煤的历史始于明清时期,其中汝箕沟矿区最早的开采活动可追溯至清朝道光九年(年)。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汝箕沟矿区的开采以私营煤矿为主,建国后转为国营。由此不难发现,汝箕沟矿区开发的时间正好能对应上煤层自燃的时间。
因此,关于贺兰山煤层自燃的起因,人们普遍认为此非天灾,而是人祸:由于早期采矿条件恶劣,不少矿工会在井下生火取暖,这为煤层起火埋下了祸根;后来随着开采活动的频繁,矿区的坑口与采空区域也逐渐增多,这就使得越来越多能支持燃烧的氧气输入了大地。
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农村烧火取暖常用的蜂窝煤——矿区里的一个个矿坑就好比煤块上的那些孔洞,正因为有了这些孔洞,煤块与氧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才容易烧透。而矿坑也使得地底的煤层与外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一旦有星星之火进入矿坑,便能在地下的煤层里由点及面地形成燎原之势!
由于煤层起火大多发生在地下,且地下的整个煤层均是可燃物质,这便使得汝箕沟矿区所面临的问题显得复杂而棘手。再加上贺兰山位于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缺乏降水与地下水,这对于煤层的灭火更为不利。
就这样,人们采煤时的贪得无厌,加之出事后的束手无策,让熊熊火焰在贺兰山地下的煤层里烧了三百年!面对这无法估量且贻害无穷的巨大损失,可以说历史上每一个在此参与过开采活动的人都不是无辜的。
“火焰山”之痛,该如何疏解?《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经过一波三折借得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最终扇灭了火焰山上的烈焰。然而在现实中,把贺兰山煤层里的火扑灭的困难程度,是那些天马行空的小说家都无法想象的。贺兰山的煤层火,就像大地母亲内脏大出血,这种痛不仅伤害着环境,也在伤害着人类。
根据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8平方公里的汝箕沟矿区内,共分布着25处火区,这其中还有5处位于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这些火区使得3.3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影响,最深处可达地下米,并且受影响的区域还在以每年14到16米的速度向周边蔓延!
地下燃烧的煤层,对地上的空气、水质和土壤都有着极为深远的不良影响。煤层燃烧产生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不断地往地上释放,不仅污染了空气,其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还使得土壤和水质酸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使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
除此之外,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也使得火区周边的地表异常增温,进而影响地面植物的正常生长——不少火区周边几乎都是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地下的煤层在燃烧过后还会诱发山体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问题,加剧矿区周边的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面对“火焰山”带来的痛,不少人纷纷提出了疏解之策。在《汝箕沟矿区火区治理方案》的送审稿中,就提出了通过“剥离浅层煤层”和“注浆灌浆”的方式来阻止煤层火自燃的策略。近几年,有人还建议在火区附近修建火电站,把这些白白浪费掉的资源合理利用起来,并造福人类。这些构想虽好,也并非完全没有条件实施,但最终还是因受制于种种现实原因而难以实现。
随着国家对贺兰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深入推进,位于贺兰山区的不少煤矿也受到了整改甚至被关停,这也使得矿区的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逐步改变了原先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
在国家、社会和个体的不断努力下,贺兰山区一些地方的煤层自燃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以汝箕沟矿区为例,分布在这里的25处火区已有5处的明火已经基本熄灭。
疏解“火焰山”之痛,依然是一个迫切而长久的问题,它也时刻警示着人们:保护环境是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底线和前提。
参考资料:
[1]李明涛,田景雄,何庆志.宁夏贺兰山中段煤矿成矿地质条件探析.宁夏工程技术,,15(04)
[2]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汝箕沟煤矿[J].西北煤炭,(03):2-3
[3]被“烧伤”的贺兰山:煤层自燃三百年,每年损失10亿元.新华社.-02-05
作者:禾鸟校稿编辑:小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