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6.html酬赠诗是古代文人墨客用来交往应酬的或者赠给亲友同道的诗歌作品。在兵团工作,特别是内地援疆或调任的干部,远在异地他乡,闲暇孤寂无聊中,吟诗作赋应该是繁杂的工作之余最好的消遣方式。来到兵团,经常会收到一些朋友自创诗作与我分享,偶尔也会作诗相赠,其中夏桢翔的诗赋令人印象尤为深刻。初识以诗相赠,一副对联一首诗尽展兵团湖湘才子的横溢才华湖南人喜欢吟诗作赋是闻名于世的,长沙岳麓书院门前的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是湘楚人才的聚集地,从岳麓书院走出的贤达俊杰数不胜数,近代就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刘坤一、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程潜等人。初识夏桢翔,发现他身上有种不同常人的气质,举止间流露着文人的优雅,言谈间不乏勇毅与智慧。初见夏桢翔,听说我也来自湖南,他也有似曾相识的故乡人之亲切感,才思敏捷的他,当即为我题对联一副《题崔志芳》,上联:志士巾帼不让须眉;下联:芳工手段无非金玉。并作诗《五律·咏崔志芳女史》相赠,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慨,真不愧是湖湘才子。君家湘江畔,仙女长沙来。玉颜长不老,丹脸为谁开。月冷芙蓉殿,风清翡翠台。何时同一笑,相对倒金财。备注:芙蓉殿代指湖南;翡翠台,和田是也,代指新疆。正值壮年的夏桢翔是来自湖南财政系统的兵团内调干部,除了丰富的财政专业知识,他对文学的热爱甚为执着,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情感、缜密的思维、深厚的文字功底,看得出他在文学创作上是有一定造诣的。雪夜触景生情,无限相思融入《年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作为内地选调到兵团的专业型干部,夏桢翔在完成繁重业务工作之余,更多业余时间是从事文学创作,践行文化润疆。远离衡阳老家,来到兵团工作和生活,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压力和很多习惯的不适应,也有过失落、徘徊,但他善于把丝丝忧愁化作汩汩文思。他说,文化润疆,就是需要我们这些人去努力发现,记录身边的美好,兵团是个精神富矿,之前的一代代兵团人为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也留下很多优秀、壮美的文学作品,新时代,如何续写好兵团故事,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好兵团故事,传播好兵团声音。他要用心记录下身边的每一个美好瞬间与朋友们分享,传播新时代的兵团文化、兵团精神。这一天,我因有事回了趟长沙,返回乌鲁木齐那天,没有看天气预报,后来看到朋友圈发的雪景照片。下雪了,从长沙30度的天气,突然跌到乌鲁木齐零下5度,我还在犹豫应该如何过渡,在感慨援疆之路的艰辛和不易的同时,更加慨叹调任干部要承受的诸多不容易。看到了夏桢翔发的这首《年乌鲁木齐的第一场雪》,这是一首看似轻快的诗,凝聚着对大西北雪景的怜爱,却也饱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年乌鲁木齐入冬的第一场雪在料峭的黄昏姗姗而至悄然无息行色匆匆的路人被生活打磨得一身疲惫早已麻木了凡尘冷暖当冰凉的雪花跳入脖颈喔哦下雪了……那可爱的小精灵轻盈洒脱在长空中轻舞飞扬雪并不大却飘飘洒洒执着在下车顶屋顶树枝上顷刻间像着上银色礼服洁白无暇的雪啊让足迹淹没了足迹让落叶淹没了落叶让流光淹没了流光雪落无痕寂夜无眠在乌鲁木齐第一场雪的初冬寒夜我伫立于斗室窗前驰念遥远的家乡一道莫名的愁绪蹿上心头酽酽的思乡情随雪花起舞在心底缠绕成怎么也化不开的一团乱麻明晨也许会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冰雪笼罩的无垠大地上我要俯下僵硬的身子用心倾听那雪精灵给我带来的奇妙去放飞那隔山隔水隔他乡的魂厚重赤子之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化作远赴边疆戍边建设的责任担当偶尔能够在机关大楼遇见,他会主动聊聊兵团的工作、生活。对于兵团,之前是有过一些了解的,作为一名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接受多年红色教育的有志男儿,流淌着英雄故里的红色血液,传承着主席家乡的红色基因,饱读诗书,一心想能够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听说有机会到兵团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年底,怀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从湖南调任兵团。拳拳赤子之心,殷殷家国情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报效祖国的宏图大志,在奋斗中书写了人生的精彩。夏桢翔和我分享了他疫情期间满怀深情创作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戍边新疆,拓荒胜境,赳赳雄兵,久护安宁。担治区之首责,卫国家之边庭。乃屯乃戍,延大汉之勇武;亦犁亦剑,育盛世之白鸽。党政军企合一,长引春风渡玉关;赤胆忠心不贰,遍植绿洲铸兵魂。岁月悠悠,历六秩之轮回;牧歌浩浩,传甲子之峥嵘。天山幕启,远古西域再造;亚心塔立,戈壁明珠炫目。欧亚贸易,旌旗壮行,联通丝绸万里之路;文治武功,友邦来贺,喜闻雪域八骏嘶鸣。告别短缺兮,圆丰衣足食之梦想;迎来小康兮,奏强疆富民之弦歌。三十七个民族如石榴抱团,农牧工商团场似芝麻流馨。草茵茵,花艳艳,天蓝蓝,水盈盈。物阜人熙,长乐未央;踏歌乐奏,祥瑞康宁。噫嘻!万众瞩目兮,亘古未有!创造奇迹兮,举世无双。忆昔共和新生,紫气东萦,龙飞朔野,初奠宏基。秉润之主席之意旨,乘王震将军之虎威。广结猛士,高举帅旗。十万虎贲入大漠,马作的卢奋勇,平叛逆,挫嚣锋,铸剑为犁,屯田垦荒僻野;八千湘女上天山,弓作霹雳弦惊,踏荒野,植梧柳,赓续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幕启于一九五四,石河子市初发轫;高歌于一九八一,乌鲁木齐展威仪。兵团人,卫士心,战天地,勤精进。襟开胸伟,遂起坚城。不与民争利,宁为戈壁客。饮冰卧雪,辉丰镐之异彩;栉风沐雨,续华夏之丰功。马上横刀则精卒猛将,下马稼穑则能工巧匠。历尽坎坷兮,百炼成钢;汗水挥洒兮,羊肥马壮。以人为本,得广厦之欢颜;情注民生,谋军民之乳融。是以亘古戈壁荒原,嬗变生态绿洲;世代大漠孤烟,崛起农工新城。劳武结合,兵民兼备,青蓝相续,筚路蓝缕。三千余里胡杨漫衍,国之藩篱美造;一四九个团场连锁,绿色长城共筑。兵团雅称压舱石,实则革命大熔炉,谓人文渊薮,曰英才摇篮。天山雪松,似战士之脊梁;绿洲白杨,涵浪漫之情调;戈壁红柳,固赤心之本色;沙漠胡杨,显柔韧之衷肠。兵团风骨,或赞博容;兵团精神,或称善战。至哉至哉,可歌可颂。若夫千年青史,名将璀璨,文明瑰宝,寰宇景仰。卫青、李广、班超,雕弓射日,万矢落天狼之星;左宗棠、王震、陶峙岳,雪刃屠龙,千夫舞横空之剑。开疆拓土扬威名,挫夷平叛耀汗青。更有玉出和田,晶莹温润,天山南北,雪域分明。楼兰古国,深藏悠久文明;大漠博物,荟萃稀世珍宝。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魅力无穷;硅化木、恐龙石、岩壁画享誉天下。瓜果清甜兮,陶醉八方宾朋;山川锦绣兮,笑迎四海访客。最是生态牧区,春风绿染,河湖相连,大洲大川,北国江南,写意处处皆胜景,展示新疆好明天!壮哉兵团!谋发展大略,启后承前;绘世纪宏图,开来继往。抚今追昔,春秋已入史诗;仰天浩歌,前程更似丹阳。也有儿女情长,阿尔泰山麓情诗《阿尔泰山的雪》遥寄湘江河畔如果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赋》写出了夏桢翔的家国情怀、报国之志,骨子里透露出湘军的霸气、不服输和豪情壮志。那么这首《阿尔泰山的雪》却有如急转的画风,从洒脱的凌云豪情转为了婉约的情意缠绵。是啊,好男儿虽然家国天下,也有儿女情长。夏桢翔有位贤惠、深明大义的好妻子,她得知丈夫要远调兵团,也有过彷徨,也有难舍,甚至难过,但是十多年的夫妻,她更明白丈夫的鸿鹄之志,理解的她选择了坚定地支持。兵团工作总是很忙,有时探亲假、年假也不一定能休完,明白夏桢翔工作的不易,她更多地选择乘飞机往返衡阳和乌鲁木齐两地。每和我们谈到妻子,夏桢翔眼中流露出的是那份怜惜和愧疚。我想,这首《阿尔泰山的雪》也是对妻子的真挚表白吧,愿这首诗能够代他表达相思情意,遥寄湘江河畔的妻子。阿尔泰山的雪有如佳人的娇颜恬静含情雪瓣纷纷剔透晶莹梨花底色萍之模样飘飘洒洒飘扬爱恋绵绵飘出蜜意悠悠浸润酽醇芬芳透亮心灵之晴朗阿尔泰山的雪恰似佳人的胴体丰腴优雅萌动生机孕育四季缕缕银丝朵朵绒花迎风漫舞舞动冬冰春芽舞成夏花秋果阿尔泰山的雪像极佳人的玉指翾轻温婉素净纤巧柔若无骨搂住了额河西去的奔流不息装扮了喀纳斯湖的秀美贤淑沸腾了将军圣山的人山人海摇醒了乌伦古湖的悠闲宁静弹奏出可可托海牧羊人的似海情愫却没能止住边防线上那一道道移动的风景远赴南疆挂职五首诗词明志书写临行前湖湘子弟的诗和远方大概是刚入秋的时节,听说夏桢翔要去“访惠聚”工作队挂职,我为他的坚毅果敢而敬佩不已。日常接触中,他的博学、善谈、记忆特佳,反应敏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刚到达他的“诗与远方”不久,又将迈向新的“诗与远方”。即将远行,我想他的思绪也有万千起伏,经常会看到他分享的诗词《清平乐·挂职皮山》、《七律·赴任皮山》、《七律·赴南疆》、《孟秋人生感怀》、《庚子初秋心问》。细细读诗,感悟他的诗与远方,感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在这位湖湘子弟心中的极重分量。清平乐·挂职皮山冬风乍起,草木惊霜气。七里芙蓉红欲醉,时节不嫌雪水。龙泓洗砚催诗,新来眼底无奇。忽报山中梅绽,归蜂野蝶纷飞。七律·赴任皮山万里劲风吹客衣,孤城落日照征机。关河迢递雁初度,江海苍茫人未归。白发自怜双鬓改,青山谁与一心违。故园松菊应无恙,独对冰轮思绪飞。七律·赴南疆十年踪迹叹飘零,万里归来一载中。华发渐生新岁雪,青山不改旧时容。故人相逢俱老大,此日论交各异同。明月满天沙海上,朔风回首思无穷。孟秋人生感怀年至半生情愈稠,人生短短几春秋。虚名枉自专心取,浮利何须刻意求。且伴佳人赏花市,闲邀众友聚茶楼。良宵共饮菊花酒,一醉同销万古愁。庚子初秋心问叶落方知又到秋,花开花落满西楼。为怜久别谁能识,只谓深思独自愁。怅望偶随逢旧客,流连忘却见归舟。尊崇悟道何须问,不撞南墙怎罢休?夏桢翔经常和我们交流临行前的思想,他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更需要我们的地方。我们去了就是解决问题的,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朋友们还是担心作为一个调疆不久的内地干部,刚刚熟悉乌鲁木齐,又要到陌生、更艰苦的地方去,会有许多困难。夏桢翔自信满满地拍着胸脯,“我怕什么,经历过人生的风浪甚至生死,读了点书、脑子还算好使,又有力气,吃得苦吃得亏,啥都能干好”。夏桢翔骨子里还是有一股韧劲、蛮劲和冲劲,宁折不弯、勇往直前。转眼间,夏桢翔去南疆已有一月,偶尔联系,他会明快豪气地讲一些到维族兄弟家作客,和维族兄弟拉家常的生活点滴,感觉得出他渐渐适应了南疆的生活。近日,身为连队第一书记的他还给我们分享了带领“访惠聚”工作队和所驻十四师昆玉市皮山农场8连开展“十星”家庭评选、党支部活动的情况。他有时会和我们探讨在南疆如何开展文化润疆,如何策划给小孩子们多购置、争取些文化用品和书籍。他总是说“我和少数民族兄弟们相处挺好的,他们都把我当兄弟,他们够朋友,我也讲义气”,话里行间他的大气、霸气、侠气丝毫没有减弱一分。鸿雁为证,他的诗和远方,伴随大漠孤烟,在美丽的南疆已初步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徐徐展开一幅最靓丽动人的画卷。作者:崔志芳,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党办四级调研员,兵团统计局援疆干部。援疆期间,努力践行文化润疆工作。创作的《左学:悠悠心曲乐洒边疆》《朵朵蒲公英,在垦区大地上逐梦飞翔》《浓浓湘味家乡记忆》等文章被兵团日报采用,《一坨剁辣椒,浓浓的湘味兵团记忆》被湖南文明网等采用,为文化润疆作出积极贡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90.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