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带着失落我们离开高昌故城。走了一段回头路后继续东行。我们开始了一路与东西走向的火焰山并肩前行。火焰山被维吾尔族人称为“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而我们此行目的地的吐峪沟据说是离火焰山最近的村落。

在路上,我们意外遇到了当地维吾尔族人的婚礼。一行人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我们的车子只好识趣的在后面慢慢跟随。好像新人要经过的人家都会在院门口摆上茶点,当然新人只是象征性享用一点。很特别的婚礼习俗,大概是祝福之意吧。

12点左右,我们一行终于抵达距离吐鲁番市区大约55公里,鄯善县境内一个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吐峪沟,它就坐落在火焰山大峡谷南出口的沟谷中。我们站在村口的高台上,就可以清晰地俯瞰整个小村。环抱中是火焰山一道道赭红底色的皱褶,遍布全村的黄土木楼似乎是为了配合山石的颜色,仿佛整个村子原本就是山上长出来的。只有那村中尖顶绿塔的清真寺与众不同,在正午似火的骄阳下更加神圣而庄严。

买过了30元一张的门票,我们开始了快乐的旅程。沿着一条长长的台阶,我们很快下到村里。虽然此时气温高达46摄氏度,但我并没有特别的不适。原来村子里到处是葱郁的绿色,特别是那高大的树冠、片片葡萄绿荫的庇护,以及掩映在树丛中浊浊的流水,都让这里荫凉的许多。

也许是正午时分,村子里一片静谧。火辣辣的阳光透过细密的叶隙,洒下一地斑驳的光影。一个小男孩在自家门前的树荫下正安睡午觉,那恬然的样子很可爱。听说吐峪沟即使到了晚上地表温度也很高,所以这里的人们整个夏天都放心大胆的睡在外面。怪不得路边、树下随处都可以见到摆放的床。

吐峪沟是个有着逾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如今这里约有余户人家。村子里至今依然保留着最古老维吾尔族民俗风情。人们基本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古老的维吾尔族语交际,穿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就连走亲访友都采用古典的驴车代步。或许这就是传统。

当然,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里的民居建筑,它们都采用当地的黄粘土制成土坯,然后建房。这些传统的房屋经济实惠,又冬暖夏凉。由于历史悠久,有些老建筑至今还遗留着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融的印记。这些房屋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往往根据实际需要,随心所欲,自由重叠,当然样式繁多。远远望去依山就势连成一片,仿佛是中世纪迷宫在今天的遗留。

穿过清真寺门前,我们继续南行。无意中看见路边水渠旁几个当地女人正在泛黄的水中清洗衣物。片刻的惊讶后我还是心有不解,也只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穿梭在静悄悄的古老街巷中,我闻到了炊烟后的香气。似乎这里的人家从不锁门闭户,我窥望着敞开大门内的温馨,感受着有信仰的生活。面对着纯朴、悠闲的身影,我也会投去温暖的笑意。

经过一户人家时,我看见了她家门前高高堆起的瓜堆。那诱人的金黄让我驻足,正口干舌燥之际,无疑有些望梅止渴。忍不住女主人热情兜售,反正5元一个,便宜呢。接着是顺理成章的宰瓜、吃瓜。闲聊中得知女主人今年29岁,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得出她过着平静、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幸福生活,其实人生的美好有时也不过如此。真不知道现在的我要不要羡慕她的生活?

我们又重新经过清真大寺,继续向村北的山上拾阶而去。在光秃秃的火焰山斜坡上有一座大大的圜丘格外醒目,这便是著名的宗教遗迹-霍加木麻扎,它的全称是“吐峪沟艾斯哈布凯海夫”,波斯语的意思为“圣人住的墓穴”,因此也有了“圣人墓”的称谓。据说已有多年的历史,在整个中亚地区都很有名望。

吐峪沟注定与伊斯兰教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他的弟子-古也门国传教士叶木乃哈带5名弟子最早来到中国传教,历尽艰辛,终于东行来到吐峪沟。在携犬的当地牧羊人帮助下,叶木乃哈等6人便常驻此地继续传教。伊斯兰教在吐峪沟开始盛行。后来,包括最早的信徒牧羊人在内他们一共7人先后去世,被埋葬在山洞里,即现在的霍加木麻扎。霍加木麻扎堪称中国第一大伊斯兰圣地,自然被称为“中国的麦加”,按照当地穆斯林的说法,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

13点30分,我们一行依依不舍离开酷热中的吐峪沟小村。我们匆匆脚步后是无尽的回味和思念。这是个因宗教而传奇的小村!也是个因传统而盛名的小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