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人在和植物交朋友这件事能够和我们比较,我们赋予每种植物予性格:
松树苍劲耐寒,象征坚韧高尚,长生不老;
竹子空心有节,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
梅花凌寒开放,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
……
可是我们有谁又会静心下来,和植物这位”老朋友“一起谈谈呢,就在年9月13日,她来了:
一.与天斗,与地斗,与昆虫斗,其乐无穷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三十万种,近十分之一生长在中国,从地球诞生46亿年算起,到35亿年前第一个光合作用出现,再到4亿年前左右,苔藓出现并登录陆地,植物能够繁衍生息至今,靠的是与天斗,与地斗,与昆虫斗,与同类斗,正是靠这种死磕精神才存活到今天。
比如我命由我不由天。
桫椤,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的植物之一。
桫椤为了能够更多的运输营养物质,进化出类似人类血管的维管束,得以长高获得更多的阳光(长多高自己说了才算)。
而她传宗传宗接代更神奇,负责繁衍的球体带着孢子躲藏在叶子背面,成熟时,自己弹出,顺水漂流,漂向四海(靠自己)。
桫椤树叶子背面的球体真是天有多高,植物就有多少手段。
比如在你地盘这,我也不听你的。
新疆沙漠上,缺水,但不缺少植物。
梭梭树,为了在这片缺水的地方存活下来,她从没长出过叶子,只靠嫩枝的光合作用,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
梭梭冬天,风吹日晒,露出了裸露的树根,放弃了枝条的水分输送,把水分留给树根,而靠发达的根系,只需要一点水分就可以重新复活。
冬天的梭梭树什么时候天气下雨我说了不算,但是我可以决定放不放弃。
看到这,想起来我在阿拉善种的梭梭树还没浇水呢。
比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蚕和桑树。
蒲公英、榆树叶等蚕都可以选择,可蚕偏偏选择了桑树,为了一片桑叶,放弃了整片森林,于是桑树不得不进化出了一套防御体系。
桑树有一种防御性蛋白,能够精准地知道取食的是桑毛虫、桑天牛、还是蚕,然后一个个对症下药。
来的是蚕。
它会先启动第一道防御武器,分泌毒汁,它包含着能让大多数昆虫消化不良甚至丧命的蛋白酶。
如果没有奏效,接着第二步开始,发出气味。
桑树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对蚕感兴趣的狩猎者。
最好的进攻才是防守。
蚕,轮到你了。
这些只是极少的例子。
梭梭树、海芋、珙桐、水稻、竹子、大豆、本草……从每一株植物的恩怨情仇开始,讲述了这些生死冤家繁衍生息的故事,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一样:
同样:有植物的地方就有江湖。
二、影响中国我信,怎么就影响世界了
云南某地,村民正在把自己的感恩唱给树林
迁徙而来的人为了把水稻运上高山,想尽办法,终于发现在早晨的植物上会有水雾,于是修建水沟,汇成溪水,给了水稻上山的理由。
梯田再修建梯田,踩着阶梯,水稻上了山,顺着阶梯,村民得以繁衍生息
正如旁白所说:
“大自然让出了空间,收留了人和水稻,人的节制和感恩,维护了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在这片家园中,人们付出劳作,也祈祷大自然的收留和水稻的馈赠。”
“农耕文明中,人类与植物的关系,不是剥削与索取,而是与天地共存,万物共生。”
这是水稻教会当地人民的,也是教给中国人民的。
那么中国植物又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它是以一种中国儒家式的方式,渐进式地、缓慢地改变中国,再由中国的输送融入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不知不觉之间,改变了世界。
比如,水稻种植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改善人类的环境,饮食,文化。
比如,桑叶和蚕相爱相杀的结果,推动的是纺织技术的进步——丝绸出现。连接了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把丝绸传到意大利的美第其家族手中,他们用在丝绸贸易中积累的财富,对文学家和艺术家进行赞助,最终推动了文艺复兴的步伐。可以说,文艺复兴有一只昆虫和一片叶子的功劳。
比如,从黄花蒿中提炼的青蒿素,用于治疗痢疾,虽从传统医学而来,却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并为现代医学重新注入生机。随着需求的扩大,非洲人民也扩大种植面积,给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而她,只是一株平凡的野草。
比如,中国的荷花、兰花、梅花、菊花等园林植物,走向世界,中国人的造园思想,随着植物的传播,影响了世界园林。
等等。
这些我们的“老朋友”,给当代的我们上了最宝贵的一课——
什么叫做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什么叫做扎根中国,影响世界。
三.为什么是选择她
提起纪录片,首先想到的是金字塔顶端的英国的BBC、美国的国家地理……
然而,仰望金字塔久了,我们也不甘落后
这是一部4K(分辨率X)纪录片,每一帧画面都可以当做壁纸
每一个镜头都让你感受到壮丽河山
导演李成才,曾经执导过《大国崛起》《华尔街》等水平一直在线的纪录片。
而这次拍摄、制作历时2年。
参与创作的人员有多位。8个主要拍摄团队遍访了国内27省的93个地区,国外7个国家的30多个地区。这些地区包括新疆的吐鲁番火焰山、天山山脉、西藏林芝米林的南迦巴瓦峰、马达加斯加的疟疾和鼠疫病情区、处于三国交界的印度阿萨姆地区、零下20摄氏度冰封的神农架等地区。
拍摄期间,困难重重,为了拍摄神农架冰冻下的竹子,摄制组冒着冰天雪地,两次进入神农顶甚至原始森林。
为了拍摄水中孕育生命的莲子,生长仅仅几十秒的镜头,背后其实是摄影师用了三个多月逐渐完成水下延时摄影的等待工作。
为什么这么辛苦还要这么做?
在导演组的文字里,也许我们会瞥见一丝答案:
“从一个单细胞的游动开始
一场生命的交响便在混沌中酝酿
35亿年前,她第一次捕获阳光,产生能量
4.2亿年前,她第一次出水登陆
用绿色,广泛征服
1.45亿年前,她第一次开花绽放
用种子,扎根生命的力量
从喜马拉雅到太平洋之间的大地上
她十分之一的族群都栖息于此
从杜鹃花到珙桐
从稻菽到桑茶
从本草到果竹
她穿越时空,绵延万里
她遍及二十几个经纬度
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
注意一个细节,在文稿中用的是“她”,而不是“它”。
缘何?
带着些许母性,多了包容大度;
带着一点柔软,少了生硬无情。
与其说,是用“她”赞美植物,倒不如说是用这个字来表现人文关怀。
如果要问,为什么选择看“她”?
有情有义。
爱得深沉。
对于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这个“她”受得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