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奇观
新疆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东西走向,犹如一条赤色巨龙,横卧于吐鲁番盆地,全长约公里,南北宽9公里。形成于喜马拉雅山运动期间,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几个地质年代。它主要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长期以来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阳光的炙热中,地气蒸腾,火云缭绕,热浪滚滚,气焰炎炎,令人顿感身处火焰之中。走近火焰山胜金口,看到一个天然石柱,据说这就是当年唐僧过山歇脚时的“拴马石”。石柱不远处还有一块巨石,据说是唐僧上马时的“踏脚石”。
而历代流传下来的名诗佳句,更增添了人们的向往之情。“一片青烟一片红,炎炎气焰欲烧红。春光未半浑如夏,谁道西方有祝融?”;“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疑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驻足火焰山,吟咏着这些诗句,切身体验绵延千年不息的火焰,真是感慨万千!牛魔王、孙悟空的塑像,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儿童时代几乎是在《西游记》的神话之中度过的,那些经典的故事至今还能详细地复述出来!
神奇的大峡谷
因火焰山所处吐鲁番盆地,是中国海拔最低、最热的地方。使山体表面寸草不生,但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形成峡谷,这些峡谷中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吐峪沟大峡谷长8公里,平均宽度约1公里,从北向南把火焰山纵向切开,山体岩貌色彩分明,站在峡谷岸上往下看,谷中山道弯弯,谷深千尺、重峦叠嶂;谷底流水潺潺,芳草如茵,树影婆娑,山涧小溪顺着山谷蜿蜒向南流去。步入谷底,足浴清溪,行走其间,如在画中。
壮美的峡谷、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蕴涵、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源远流长的黄粘土文化、翠绿的葡萄园风光,构成了大峡谷神秘、独特、奇异的风景,大峡谷一直是中国西部最具神秘色彩的地方。19世纪以来,吸引了俄、德、英、日等国探险家的目光。
有人说,大峡谷的诞生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文化碰撞后才断裂成形的,东西方文明沿着丝绸之路在这里发生剧烈碰撞以后,佛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再次在此碰撞。这里不仅有怪石嶙峋、沟谷纵横的峡谷风光,而且还有开凿于两晋十六国时代的吐峪沟千佛洞;不仅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大寺,而且还有建筑布局互相环绕的藏传佛教大寺院遗迹。
古老的村落
有绿色就有生命,顺着大峡谷走,在水流的尽头就是中国最古老的维吾尔族村落——吐峪沟麻扎村。吐峪沟在维族语里是“走不通”的意思,现已经沿着大峡谷修了公路,链接大峡谷两端的苏贝希村和吐峪沟麻扎村,进了吐峪沟村,有点进入中东某个村落的感觉。
吐峪沟村也号称中国的麦加,是最早的伊斯兰传播地,传说穆罕默德的弟子叶木乃哈等五人来中国传教,一路东行来到吐鲁番,遇到一位携犬的牧羊人,成为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随后便结伴同行来到吐峪沟,在一山洞中修行,六人一犬最终成圣。后人将他们葬于此。
石窟奇观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这绿洲之上的悬崖峭壁上,竟然排列着著名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又叫“宁戎窟寺”,比敦煌莫高窟还早了50年。《西州图经》中对宁戎窟寺有记载:“峭山献三成,临危而结极;山曾峦回绝,架回而开轩”。走进洞窟,虽然看不到当年的高大殿堂,但残存的洞窟和壁画仍能让人体味到当年的暮鼓晨钟,似乎已经听到了诵经声声。
石窟高低错落地分布在断崖的山腰,窟群倚崖垒砌,有的利用崖壁凿成,有的洞窟凿好以后在其前部又用士坯砌筑。石窟周围岗峦起伏,通体赭红,窟群高踞峭壁之上,脚下静静地流淌着河水,真是一处僧侣们远离尘世修身养性的理想场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