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庄园
——西北环游日记之八
文/石清华
早晨五点白云就叫我起床,尽管没有睡好,不得不睁开惺忪的睡眼起来。
五点三十五分,从君悦宾馆乘大巴车前往吐鲁番,导游说行程三个多小时。靠在椅背上似睡非睡个把小时,昏头昏脑的清醒了一点。六点五十分,客车经过达坂城向东南方行驶。西边是瘦骨嶙峋的光山秃岭,几乎全是灰白色的奇形怪状的石头。山脚下不宽的平地上,长着稀疏的、绿中带黄的矮草,地上也和青海湖边上的草地一样,用铁丝网圈着大小不同的草块。这可能是牧民们的“责任田”。东边呢,红红的圆圆的太阳悬在浑圆的相连的小山顶上,很调皮地逗着人们:你们别看我、你们别看我,我正在沐浴呢。
七点二十分,旅游车在托克逊县小草湖服务区短暂停留。导游说在接下来的一小时行程里,我们将从海拔米的高原到世界最低的吐鲁番盆地去,盆地大部分海拔高度米以下。吐鲁番盆地的地势特殊,四周环山,其北面的博格达山的主峰海拔达米。盆地中的艾丁湖湖面海拔-米。吐鲁番盆地是新疆天山东南部的一个山间盆地,范围以吐鲁番市为主,平方千米。吐鲁番是维吾尔语“低地”的意思。
过小草服务区后,公路两边长着稀疏的小草。一望空旷的草地上,矗立着不可胜数的发电风车,纵成列、横成排,向后、向左、向右延伸,似乎没有尽头。离公路不远是高大的电线塔,那应该是用来输电的。看似无用的不毛之地,却有着丰富的风力资源。风力发电,是典型的清洁能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八点零七分,到高昌区便民警务站进行防疫检查时,发现游客中有一个七十六岁的老太婆手机上有途经郑州的信息,因此全车客人被拦下,但不知如何处理。游客们在等待中,有的责怪老太婆,有的责怪导游员没有做好工作,大家议论纷纷,是非莫辨。看到其他的旅游车进入景区,大家都心急如焚,但也毫无办法。车开到一旁,得到的通知是等待上级与各个部门的协商结果。九点四十四分,检查方决定旅游团派一人陪老太婆由检查方用专车送到景区,旅游车再去进行防疫检查。所谓检查,就是一个全副武装的防疫检查人员上车查看每一位游客手机上当日的绿色行程码。如行程码上显示近十四天行踪中有进入郑州(此时郑州正是新冠疫情的严控区域)的行程,则为不合规。我们的列车在凌晨三点多钟经过郑州火车站,只要是此时用过手机的就有进入郑州的行程留在了手机上。导游张艳红不厌其烦地给每一位游客讲过,而且都查看了,不会操作的帮其弄好。可许多游客不听或不会或忘了,所以行程码上有郑州行踪不合格。等待时张导再次逐一查看,一会再去检查,检查者一见眼熟仍不合格。等待一会儿再去查,如此几个来回,游客们已经怨声载道、火气满车、一点即燃。司机、当地导游小熊是当地人,其实比游客还着急:跑来跑去、打电话、找领导、托关系,如不能及时走,一是可能直接与游客发生冲突,二是自己的损失也不小。那司机开着车在较大的等候区转了好几个来回,面对游客的怨气大声哀叹道:“唉,其实我比你们还着急,大家只当环岛游了呗。”游客们开始一愣,待明白其意时,全都哄笑起来。紧张的气氛消失了,很快传来了好消息:放行。已经十一点四十五分,停留二百一十七分钟。
出门在外,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支持、处事恰当,才会你快乐我快乐大家都快乐。
十二点二十分,在吐鲁番市葡萄庄园吃豪华午餐,几十样荤素菜、糕点、水果自由选。吃多少盛多少但不能浪费。我大都选一丁点儿,只有烤全羊之肉多弄了一点,盛了一大盘,坐在舞台前,一边大口吃肉、小口喝酒,一边观赏新疆特有的木卡姆。我对歌舞不在行,但喜欢看:歌声嘹亮、舞姿优美、杂耍精彩。更有那高挑靓丽的欧罗巴美女眉目传情、勾魂夺魄,若是刘禅在坐,则会“乐不思蜀”。皇帝亦如此,何况平民乎?
下午一点二十分,在餐厅旁看葡萄庄园。庄园建筑精美、装饰豪华、古色古香,阔气的餐厅摆在绿色的葡萄架下,令游览者不饮也醉,顿生遗憾:此景只应仙宫有,平民若能端起夜光杯,做鬼也心甘。
一点三十五分登上旅游车。导游简单说明下午去观火焰山、游葡萄园、看坎儿井。
两点二十分到火焰山。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长公里,宽10公里,最高峰八百多米。火焰山背后的白云之下,就是山顶积雪的天山。夏季最高气温达47.8摄氏度,地表最高气温在70摄氏度左右吧。《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即在此拍摄。路两边荒芜的平原上,有许多石油探测的机器在鸡啄米似的工作。稍远处,西边的火焰山以红色为主,近处,下边灰白、红色交错,几千年的风蚀、雨淋把地表碾成一层薄薄的泥灰。上边红色,可能是坚硬的石头,从上到下光秃秃的寸草不生。走在火焰山下,地表温度三十五摄氏度。游览火焰山,除了特别热的感受外与《西游记》中的镜头相差无几。孙悟空借芭蕉扇的高大塑像屹立在红色山岩前的平地上,烈日直射、三面火山烘烤,有点担心唐僧师徒被熔化。走在火辣辣的石板路上,有游客叹息:“唉,出钱买罪受。”但我觉得受罪也喜欢。在回程的车上,出火焰山回望,火焰山后高高的暗青色山峰向阳的一面,白云之下闪着银光,仔细看了十分钟,不像是白云,很可能就是导游说的天山雪吧。
访问维吾尔族家庭。导游带游客进入简陋的门,穿过阴凉的走廊,来到了农家的葡萄园。有位漂亮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她说读高中时谈恋爱而没考上大学。家里只有她和她的两个儿子能说普通话。公公、公婆、老公都不会说普通话。她擅长语言表达,说得很有魅力。先说了几句简单的维吾尔语与汉语的对应关系:亚克西——你好、热合曼——谢谢、号西——再见。游客们跟着她说了几句,很有些像,但远不如她说得优雅。对此,她甜甜地一笑:“衷心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说完主人端来西瓜、馕等食品摆在葡萄架下的长条桌上供游客品尝,旁有高挑的美女跳起了欢快的舞。接着,女主人向她的游客较详细地介绍了葡萄干的不同种类。说人们常在店里买的干枯、光鲜的葡萄干是打农药的,看上去有点湿润,颜色不那么亮,用手一摸有点粘,那是风干的好葡萄干。“好葡萄干又可分为好几种,请大家分别尝一尝。”她通俗地解说,真诚漂亮的微笑,令人心悦诚服。游客们纷纷掏钱,带回了大包小袋的各种葡萄干。家乡的亲友,可以吃到美味、感受到美好啦。
下午三点四十分去游览坎儿井。它被誉为我国三大文明工程之一,是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是多年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天山脚下有冰山水,落差60米。水的落差,有能保水的坚硬泥土是修建坎儿井的前提。在地下修水渠,相隔一段距离打一竖井提水,因引用的是天山雪水,地势从高到低,一般是自流灌溉。坎儿井在当地的广泛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文明的较快发展。
在坎儿井参观点入口时,就听到了地下有“叮咚”的脆响。游客们在现代化的展厅观看了坎儿井的模型、工作程序。接着去看正使用着的坎儿井,脚下“哗哗”的水声搅动着我的思绪。地下修水渠在古代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工程,如果仅就水自流灌溉而言,水渠修在地面会有同等的效果且修渠要容易得多。古人应该尝试过但没成功,转而修建在地下才是最好的。为什么会如此呢?稍懂一点气象知识的人都知道吐鲁番市的年降水量大大低于年蒸发量,尽管有丰富的天山雪水,如水渠在地面,来水也会被大量蒸发,能用之水大约是杯水车薪了。建在地下,天山来水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潜能。正是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铸就了辉煌的人类文明。
新疆是个好地方,山水美丽人漂亮,劳动休闲还恋葡萄园。
(年6月24日)
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