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谈起绿美云南,我们能够谈得更多也更动情,即便谈论结束也依然能够久久回味、遐想万千。金沙江玉龙县委宣传部供图作者:丁铁当我们谈起绿美云南,我们在谈些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先写下一本小说的书名,那就是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你不用读过它,甚至根本不用知道这本小说,但你一定知道它虚构的神秘国度“香格里拉”。也许我们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心灵深处绘画涂抹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进而让我们可以奔赴云南香格里拉去追寻“诗和远方”。尽管这些与《消失的地平线》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我们有理由感谢它将“香格里拉”带给我们。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当我们谈起绿美云南,我们在谈些什么?现在你还会觉得问题很可笑,答案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不得不说网上以及纸媒的众多文章对绿美云南的讨论确实非常之多,自然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低碳减排、转型升级,城市管理优化、乡村硬件配套,乃至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绿美云南建设、以监督执纪确保绿美云南建设成效等不一而足。诚然诸般技术层面的讨论必须有,但请记住一切问题的根本是人的问题,而人更多时候是感性的。技术虽然不断革新升级,可放大技术带来的效果,或者说让绿美云南镌刻于人们的心灵——就像“香格里拉”那样——可以不时玩味遐想,显然很难单纯依靠技术来实现。事实上,近年来云南一直都奔跑在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路上,在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和“九湖”保护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从“大象旅行团”集聚全球目光,到“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持续圈粉,再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理应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诗和远方”。只是我们该如何用森林草原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为自己和他人描摹一个“香格里拉”?将目光向历史深远处眺望,是黄鹤楼成就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醉翁亭成就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火焰山成就了“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还是相反?将目光从历史拉回到现实,是我们到了绍兴古城就想到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了凤凰古城就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到了呼伦贝尔草原就想到了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还是相反?将目光继续往广阔处延展,是因为游历了普罗旺斯才会阅读《米赫尔》或是《普罗旺斯的一年》,游历了康科德才会阅读《瓦尔登湖》,游历了巴黎才会阅读《巴黎圣母院》,还是相反?答案并不需要我在此给出,但是文学之美已然成了今天绿美云南事实上的“缺失的一角”。有人会说不是已经有《消失的地平线》了吗?好吧,问题又回到了最初。如果不是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这个书名,你知道它吗?或者我们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它所书写的是云南的美吗?再或者我们从更高的站位来看,一位英国小说家的虚构之作真的能够挖掘出云南的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民族精神的深层内核吗?更何况小说中所虚构的“香格里拉”与现实的香格里拉市究竟有多大关联,那个在冈底斯山主峰附近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究竟在哪,谁又能给个确切的答案呢!今天,当我们深入推进实施《云南省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年)》,着力于从技术层面打造绿美云南的理想状态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这片土地有着无可比拟的自然、人文资源,有着丰富的民族地域和浑厚的历史现实资源,这些无不是绿美云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能努力寻回绿美云南“缺失的一角”,又该如何让这时时激荡我们灵魂的美更好讲述并向远传播、向长流传呢?《额尔古纳河右岸》以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的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生灵的关爱与体贴,对人的自然天性的礼赞与颂扬,对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困境的忧虑与不安,对宇宙生态平衡秩序和谐的祈盼与畅想。把思绪拉回云岭大地,这一切似乎我们也都拥有。25个少数民族,有着听不完的故事,探不完的谜。从金马碧鸡、阿诗玛、一米阳光的传说,到徐霞客游历云南的真实历史故事,都值得一写再写。放到今天,云岭儿女改天换地,创造“一跃千年”奇迹的故事,更值得书写。而在我们书写这些故事的时候,绿美云南的画卷也将生动呈现。当然,并不是说因为《西游记》《边城》《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存在,所以我们就必须去讲故事。隽永的诗、动人的歌、优美的散文……文学之美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书写绿美云南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我们也期待着能不断“整活”新花样,用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样式去真实生动地展现绿美云南的宏大场景和鲜活细节。拥有丰富的资源,只是文学讲述的前提之一。正如迟子建到根河市通过追踪驯鹿的足迹找到了山上的猎民点,找到了笔下女酋长的原型,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楚和哀愁,听他们歌唱。用整整3个月的时间集中阅读鄂温克历史和风俗的研究资料,作了几万字的笔记,才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文学表达离不开文学家、文学人才。寻回绿美云南“缺失的一角”,同样需要资源、讲述者、书写者的多维统一,呼唤热爱这片土地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人的第一居所是养身的,第二居所是养心的。选择第二居所就是选择第二种人生。”近年来,云南通过广泛沟通与连接,与国内外专业院校、机构合作,探索打造“休闲度假+创意孵化+人才引育”的“第二居所”。比如,大理洱海风景区的渔村双廊已成为艺术家聚集地,杨丽萍、张杨、赵青等外来知名艺术家云集,带来了舞蹈、建筑、电影、农民画、白族彩绘等文化艺术品类。艺术家与村落相互成就,带动了本土乡村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艺术家第二居所”为何不能是文学家的第二居所呢?不过寻回绿美云南“缺失的一角”,可能不是简单的人多力量大的事情。在文学艺术领域,再多的作品堆积也未必能形成超越一部精品的传播力、感染力、震撼力。从这一角度来讲,我们不仅需要打造好“第二居所”,组织好“全国著名作家看云南”活动,在用心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也有必要提出作品生产的要求。当然,精品创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不懈用力,终能寻回那“缺失的一角”,让绿美云南随时光流转而久久流传入人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再谈起绿美云南,我们能够谈得更多也更动情,即便谈论结束也依然能够久久回味、遐想万千。彩云网评所登载的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