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志怪奇书,无奇不有,无所不包。书中所述,远超我们的想象与认知范围,对于拓展思维与提高想象力大有裨益。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此神秘地书,至今尚无人尽通,世人瞩目,魅力无穷。#山海经#《山海经》插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368.html
01先读下简单的译文
从灌湘山再往东五百里的地方,有座山叫鸡山。山上盛产金属矿物,山下盛产丹雘(huò)。黑水从鸡山流出,向南流入大海。在黑水之中有一种怪鱼叫鱄(tuán)鱼,形状很像现在的鲫(jì)鱼,但是它又长着一条像猪一样的尾巴,它发出的声音就如同小猪在叫。鱄鱼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大旱。从鸡山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叫令丘山。山上无花草树木,容易发生山火。山南面有个大峡谷,叫中谷,常年的东北风就是从中谷吹出来的。山谷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猫头鹰,但是长着一副人的面孔,有四只眼睛,还有耳朵,它的名字叫颙(yóng),颙是根据它的鸣叫声来命名的。颙一旦出现,天下也会发生大旱。《山海经》插图02接着来开启这奇幻的大千世界
1.鸡山现有三处:鸡山到底在现在的何处,谁也说不上来,一说是今广东韶关的桂山;一说在今广西境内;还有一说可能在今江西境内,各说各理,无明确所指。不过,现在山东省莒县有座鸡山,也许仅仅是同名而已。桂山2.鱄(tuán)鱼会猪叫:鱄鱼的形状很像现在的鲫鱼,但又有很多猪的特征,比如浑身长着猪毛,尾巴也跟猪的一样,它发出的声音就更如同小猪在叫,就是一条像猪的鱼,可能是猪跟鱼的结合体吧。鱄鱼在《吕氏春秋》中说“鱼之美者,洞庭之鱄”,也就是说这种鱼在洞庭湖中有所存在,并且味道鲜美,好吃得很,不知现在人是否有所收获过这种鲜美之鱼。关于鱄鱼还跟一件历史上很有名的刺杀事件有关联。传说专诸刺杀吴王僚时,剑藏鱼肚,而用来藏剑的这种鱼,就是鱄鱼,所以专诸的名字后来也被叫作鱄诸,鱄鱼也因此名留青史。专诸刺吴王根据鱄鱼的特点,现在人有很多的猜测,有四种之多,我们一一道来:猜测1鱄鱼是团鱼:鱄鱼音同团鱼。团鱼猜测2鱄鱼是斑鱼:斑鱼的背鳍收起时与猪毛相似。斑鱼虽然是鱼类,但在水少时会上岸蛇行,寻找新的水源,这样就解释了“见则天下大旱”的意思。斑鱼猜测3鱄鱼是河豚:原因是因为河豚的声音就如小猪一般。河豚猜测4鱄鱼是非洲罗非鱼。非洲罗非鱼3.令丘山是一座火山:令丘山常有山火发生,我们认为可能是火山爆发或者是火山爆发后,余火未消,故常有山火,既有山火,那自然山上也就没有任何的花草树木,是一座死山。至于为什么说此山有一个大峡谷,且常年刮着呼啸的东北风,这一是说明其山的走势;第二个原因,也许是因为东北风一吹,山上的火势更猛吧。火焰山根据这些特点,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常把令丘山描述成一座火焰之山,恶魔之山,地狱之山,因此有人认为,《山海经》中的令丘山或许就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原型。至于此山现在何处,无人能解。4.长着人脸的颙鸟:在火山——令丘山之上竟然还有一种猛禽,叫颙。它的形状像猫头鹰,但是长着一副人脸,四只眼睛,还有耳朵,为什么说重点说出颙有耳朵呢,因为一般而言,鸟类的耳朵外耳廓很小或者没有,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这里强调颙鸟有耳,显然它的耳朵是很明显很大的。它叫起来类似“yong”音,故此人们叫它颙。颙颙鸟一旦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旱。传说在明朝万历二十年,大量的颙鸟在豫章的城宁寺聚集,啼叫不止,世人都觉得不祥,结果在当年的五月至七月,豫章郡酷热异常,整个夏天,滴雨未下,禾苗都枯死了,发生了一场大旱灾,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颙现在,有人找出了颙鸟的原型,是猫头鹰的一种,叫长耳鸮(xiāo),发出长耳鸮的照片来,大家品鉴一下,是不是很相似。长耳鸮03最后请看《山海经》中的原文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tuán)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山海经》的精彩视频01:09编者《山海经》所述,意在普及,不伤大雅。请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9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