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年的期盼从腊月开始,年的味道跨越一个月的寒冷,轻轻地落在我们这群孩子的心底。——摘自包利民《行走在腊月里的年》
过年是每个华夏子孙嵌在骨子里的期盼,而与其说是正月里过年,不如说腊月里过年,正所谓结果并不重要,过程最重要。充实而忙碌的腊月就是大年的过程之所在。
腊月,在乡土口语中往往以“腊月时天”概括之,细细地分析一下,别有一番意味。
“二八月、六腊月”这是祖祖辈辈对四个季节的扼要性代称。我们黄土高原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四季分明且冬夏两季长,春秋两季短。一般地地道道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天季节候征恰好在农历二月,所以有“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得红”的曼妙歌声。而正儿八经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秋天,正值中秋节所在的八月。那些年,细心的母亲为孩子们做件夹袄子(diayaozi)“我娃儿八月里好穿!”而二八月恰好是春分、秋分两个节气时分,没有酷暑的难熬,也不似严冬的窘迫。“六腊月”是一年最热和最冷的两个极端月份。这两月很特别,讲究和忌讳很多,比如“六腊月,不搬家”“六腊月,不说媒”等等。仿佛时光的匆匆脚步一踏进六腊月便走在了布满地雷的危险地带,需要十二分地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因为其特殊性,老百姓嘴里又给“六腊月”分别冠以两个延展性内涵性短语——“五黄六月”和“寒冬腊月”,又因腊月的匆忙和紧致,冠之为“腊月时天”。
十二月就十二月,为什么又谓之腊月?其实与烟火成色的臘肉关系非常密切。臘肉与腊(xi)肉均指用盐腌制而风干的猪肉。“国之大事,在祀与戒”(《左传》语),为了过年要祭祀,祭祀就要准备牺牲(祭祀用的牲畜肉)。解放后,“臘”被简化为“腊”,从此腊(la)与腊(xi)因长成一模一样的面孔而合二为一了。
因臘肉而有臘日,由臘日而有臘月。王力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版)第三册中如是说:臘日臘是祭名。《説文》:“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可见汉代的臘日是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但是《荆楚岁时记》以十二月初八日为臘日,并说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以逐疫。十二月初八日是一般的节日,到今天还有“臘八粥”的风俗。杜甫《臘日》诗:“臘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臘日冻全消。”又《詠怀古迹》(其四):“岁时伏臘走村翁。”
“腊月时天”是一个略带抱怨情绪的词语。娃娃们盼望过年,大人们害怕过年,这对立统一性自古存在。从牙缝里省出半瓮油炸白面花馍,从拽紧的裤带里勒出孩子们每人一身新衣裳,这是因过年而造成的“压力山大”。而行走在“腊月时天”的脚步踉踉跄跄,深一下浅一下地顶着整个“大山”。“腊月廿三,灶爷爷上了天;腊月廿四,扫刮糊炉子。”民谣念着念着,“腊月时天”的节奏在后边催着。这个时候最怕在排满的紧张日程外再节外生枝,如若谁家再有个打不过的事情,总是“腊月时天的还叫人活不活?”
“腊月时天”对于孩子们,却是另一番感受。放寒假的惬意不亚于大人们收完秋劳顿后的闲适。像我们这些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出生的孩子们,就是口袋里没有一分钱也挡不住诱惑的喜悦。特别是腊月廿四、廿七,我们乔李村逢大集,摩肩擦踵的人山人海中,大人们在忙着割肉、称白菜、买拂尘纸窗花……将全年的心血掏给朴素的街市两边。我们娃娃家不管那二分半,逛集就是好热闹,在这个比逢会还游人如织的大集,除了看人看热闹,最心心念念的地方就是鞭炮摊和年画摊了。
“南来的,北往的,买炮的,听响哩。——点!”随即“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就是一排子,这是展销式实战演习。为了炫耀自己的鞭炮好,压制对面的优势,那时的集市上,这边响罢那边登场,还没到正式过年,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已经拉开的年的大幕。
年画摊已经将各式年画悬挂在墙上了,那时的年画不似现在只有福字和财神,而当时走红的电影明星是年画的主角,也是大年的封面壁画,姜黎黎、潘虹、刘晓庆、陈冲……摩登女郎们的靓姿将古老的镇子装点得年轻时尚了。
而最吸引我们眼球的则是四条屏式的十六帧戏曲电影年画,年画摊背后的墙面上不但挂着《穆桂英大战洪州》《铁弓缘》《七品芝麻官》,还聚集着许许多多双好奇的小眼睛。我们一帧一帧地扫描,一幅一幅地浏览,其专注和兴致一点儿不亚于看一场古装大戏,不次于看一部评书小说,可与一本连环画小人书媲美,可与一部露天电影比肩。这些美不胜收的画面哪一幅能被俘获到自家墙上,就看妈妈的出手了。
“腊月时天”,再忙,绕不过去的一座火焰山就是蒸年馍,又叫“蒸花馍”,一般白天搭蒸笼,晚上过油锅。氤氲满屋的热汽,云蒸霞蔚下的土炕上,一小方桌四足安站,全家老儿齐动手,就我这个男娃娃也显身手,搓面卷,盘枣花,最传统的花馍样式——甜瓜、兔娃、花篮、松桃、猪头……一会儿的工夫,秸秆盖帘上边便成为了动物世界、植物王国。
“腊月时天”,窗户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时的窗棱格格很小,只有下部中间的部分安了一块小玻璃,这是我们的瞭望孔。其余大部分都被麻纸所覆盖,每当红的、绿的、紫的、蓝的……妈妈买窗花都成双成对地买,左右对称着贴,电光纸的窗花亮晶晶、明闪闪,飘忽着神秘的气息,五彩的窗花剪纸缀满古朴的窗棱格格,春天就真正地驻进了我家。一个又一个“腊月时天”驰过我们的人生,步匆匆地节拍中夹带着眷恋的音符。
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