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
-01-:11台海网官方帐号 “十三五”以来,福建水土保持取得历史性成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万亩,流失率全省降至7.52%,比全国平均低20个百分点,长汀水土流失率降至6.78%,达世界先进水平。而这,归功于福建全省上下对生态文明的孜孜追求,不断实践。卫星遥感展现“中国最绿”省份有多“绿”。新华思客
福建将水土流失区治理与乡村振兴农村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以茶果园和林地水土流失为治理重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保生态村、生态茶果园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涌现出长汀生态清洁小流域、安溪崩岗侵蚀地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南安路径”等一批亮点工程。
“火焰山”变身“花果山”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践被誉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龙岩长汀县曾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据年卫星遥感普查,长汀以河田为中心的水土流失面积达.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生态恶化、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
拼版照片:河田镇露湖石壁下治理前后对比。上图为年拍摄的河田镇露湖石壁下原貌;下图为年拍摄的河田镇露湖石壁下景象。(资料图)
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把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为全省试点,开创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新局面。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拉开了大规模治山治水的序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长汀在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方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水土流失治理做法和经验。据年卫星遥感普查,当地已减少水土流失面积.68万亩,取得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昔日的“火焰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
图为三洲丘坊清洁型生态小流域。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图为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生态旅游区一角。(资料图)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探索,被誉为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安溪奏响生态修复“交响曲”
实现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国家生态县的蜕变
安溪县优渥的地理条件为这里带来了丰厚的天然资源,随之而来的无序种茶、过度开采等不当行为,使安溪成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据年调查数据显示,安溪全县崩岗点多达处,占福建省一半,仅崩岗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达61平方公里。
图为安溪县茶山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对比。(林思宏摄)
为此,安溪奏响生态修复“交响曲”:根据崩塌程度、地理区位特点,探索出把崩岗侵蚀区打造成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水土生态区和经济作物区等四种治理模式,共治理崩岗处。
安溪县官桥镇仙都村崩岗区域经过整治,已经恢复植被,现在是附近小有名气的休闲旅游景区“花千谷”。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多年来,安溪县在崩岗侵蚀地治理、茶园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矿山迹地生态修复等四大工程上卓见成效。如今,国家生态县、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县城、中国十大最美茶乡等荣誉成为它崭新的名片。
诏安县持续打响水土攻坚战
官陂镇荒山变绿海霞葛镇崩岗成郁林
根据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影像信息,诏安县水土流失面积.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22.8%,水土流失率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被国家列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图为诏安县官陂镇“火焰山”变化对比。(资料图)
诏安县持续打响水土保持攻坚战,进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构建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体系。年以来,诏安县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44万亩,水土流失面积从年的43.33万亩下降到年的30.15万亩,水土流失率降低至16.12%。官陂镇荒山变绿海,霞葛镇崩岗成郁林,都是诏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的美丽缩影。
图为漳州市诏安县。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南安探索水土保持监管新模式
“干壮、枝秀、叶绿”的生态发展新格局初具雏形
南安市曾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市)之一,据年卫星遥感普查结果显示,南安水土流失面积达.02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41%。
南安率先在全省探索水土保持监管新模式,石井扬子山矿山治理、康美福铁溪小流域、眉山皇旗尖生态茶园等亮点特色工程不断涌现,以“两溪一湾”为干、“河长制”为枝、水土流失治理为叶的“干壮、枝秀、叶绿”生态发展新格局初具雏形。
图为南安市石井镇扬子山治理前后对比。(资料图)
图为南安市双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从年到年,南安水土流失面积减少.81平方千米,下降75.34%,水土流失率由48.41%降至12.05%,在追寻青山绿水道路上的不懈摸索,终使这座千年古郡重焕生机,成为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动样本。
平和县积极实施水土流失治理攻坚行动
打造水土流失治理示范项目
据年卫星遥感数据,平和全县水土流失率达15.98%,是福建省4个水土流失率超过15%的县份之一。全县近70万亩山地茶果园不同程度存在水土流失隐患,地表裸露、河床扩大、水体污染等问题刻不容缓。
平和县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茶果园、生态护岸等工程,打造水土流失治理示范项目。—年,平和县累计治理小流域45条,综合治理措施面积达公顷,投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资金达.7万元,水土流失率从年的16.98%下降到年的13.01%。
昔日贫林瘠土,而今蜜柚飘香,平和沿着“绿富美”的发展途径,向着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齐驱的美好远景,正汇入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洪流中。
图为平和县双田小流域。卫星影像来源:天地图
平和县小溪镇溪州村天马山一处果园,满载蜜柚的轨道车在果园中穿行。(无人机拍摄)。新华网肖和勇摄
从高空俯瞰,曾经的水土流失“重灾区”,而今碧涛连天、清流纵横,这是福建水土保持的当代画卷,也是人民绿色生活的美好愿景。从处处荒山到遍地绿洲,多年的生态治理实践已在八闽山水间卓有成效,福建正在谱写生态文明发展的新篇章。(新华网袁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