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取经,途中被一个叫火焰山的地方拦住了。火焰山燃烧出熊熊大火,而且不是一般的火焰,必须要牛魔王、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才能扑灭,于是就引出了“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
《西游记》是一部虚构的小说,火焰山却真有原型。它是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的一座山峰,当地人称它为“克孜勒塔格”,意思是“红山”。对于游客来说,它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火焰山。
火焰山在吐鲁番盆地的北边,是一座狭长的山峰,呈东西走向,长有多公里,最宽也只有10公里。与新疆那些动不动就有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山相比,火焰山袖珍得就像一座积木。它的海拔只有多米,最高峰也只有.7米。不过,托《西游记》的福,火焰山的知名度,毫不逊色于天山南北的那些名山大川。
按照我们的理解,地球上最热的地方是赤道附近,最冷的地方是南北两极。因此,位于北方的火焰山,应该是比较寒冷的地方,与“炎热”两个字没啥关系才对。事实上,中国最热的地方,就是火焰山。
火焰山有多热呢?
年7月13日,人们在火焰山测得了49.6℃的气温,这是中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火焰山的地表温度更高,年7月11日,火焰山景区巨型金箍棒温度计测得地表温度为89℃。这样的温度,烤熟鸡蛋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火焰山被称为中国的“热极”,与中国的“冷极”漠河相提并论。
来到火焰山,在烈日的照耀下,人们会亲眼目睹整个山体都在“燃烧”的盛景。
原来,由于温度很高,火焰山上寸草不生,没有任何遮挡物。火焰山由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呈赤褐色,在烈日的照耀下,整个山体都灼灼闪光,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火焰山由此而得名。
那么,火焰山为什么就这么热呢?
一方面,与火焰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边。夏季时,吐鲁番盆地与其他盆地一样,盆地内外空气难以进行交换,使得里面的热空气聚集起来,异常炎热。
这样一来,吐鲁番盆地同时创造了两个中国纪录:它是中国地势最低(-.31米)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火焰山)。当地民间也流传着“沙窝里蒸熟鸡蛋、石头上烤熟面饼”的说法,蒸熟鸡蛋和烤熟面饼都不事是儿。
另一方面,与沙漠较多有关。火焰山周边是戈壁、流沙组成。众所周知,与土壤、水相比,戈壁、流沙的比热容非常小,这就意味着,太阳照射下,戈壁、流沙的温度上升非常快,再加上吐鲁番盆地盆地造型,无法与盆地外的冷空气对流,因此很容易就能达到一个高温。
还有一种说法是,火焰山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资源,是这些资源的自然,导致了火焰山的高温。
有意思的是,虽然夏天时火焰山很高,可在火焰山的北面,却有鄯善、连木沁、苏巴什等好几块绿洲。这些绿洲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发育、繁衍,显得一派生机勃勃。
这一切,与火焰山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吐鲁番北面有许多高山。每年夏天,这些高山上的冰雪融化,流经沙漠时,化成地下水。这些地下水经过火焰山时,因为火焰山体的岩层不透水,从而涌出地面,聚集在低洼地方。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的滋润,这一带低洼地方便逐渐形成了绿洲。
▲戈壁地貌
苍凉,昏黄的戈壁是传说中的八百流沙之地。那么什么是戈壁?
▲戈壁沙漠
戈壁是蒙古语,既指的是荒漠、砾石的地貌。也是横亘在中国和蒙古之间的戈壁大沙漠的专属名词。
我们所熟悉的巴丹吉林、毛素乌、腾格里等沙漠,都是它的一部分。而“八百流沙”的比赛地,瓜州、敦煌正处于戈壁的西南角。
▲玄奘所走的路线
多年前,玄奘从西安出发,出秦川,入甘陇。沿着成熟的丝绸之路向西而去。走过河西走廊,到达安西(今天的瓜州)。这里就是初唐时期的帝国边界。关外的地界被称为:碛西。
▲河西走廊示意图
河西走廊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一个交通要道。它被祁连、合黎等山包夹成一条狭长的绿洲走廊。既抵挡了西来的严寒、也拒绝了南下的风沙,成为丝绸之路不二的交通要道。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战略地位。守住走廊的两端:西北的玉门关、嘉峪关,以及东南的乌鞘岭,就可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犯。
▲长城的尽头-嘉峪关
所以玄奘出了嘉峪关、玉门关,就是出了国境,要面对的是一片茫茫的戈壁沙漠。开始他最艰苦的征程。
▲瓜州和哈密之间是莫贺延碛
唐代的玉门关,并不在现在的玉门市附近。而在敦煌以西,处于河西走廊和罗布泊之间。事实上,很多年后,玄奘返回中国,走的是玉门关-瓜州的路线。而去程,他走的是瓜州-哈密。(如上图所示)
为什么要这么走,看地图就知道。东北是戈壁大沙漠,往西是库木塔格和塔克拉玛干两个沙漠。这在过去就是死亡之海,无法穿越。
▲戈壁上的雅丹
而瓜州到哈密,要穿过的莫贺延碛,并不好到哪里去。今天我们称它为“噶顺戈壁”,在古代则又被呼做“八百里瀚海”。
唐代诗人岑参有诗云: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说的是沙漠里下雪后的景象。这片半戈壁半沙漠的莫贺延碛大抵也是如此。
▲玄奘的画像
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今天用现代化的工具去丈量瓜州和哈密的直线距离,大约是公里,和曾经的唐驿道八百里可以契合的上。同时也证明了确实玄奘所说的“八百流沙”的确指向的就是莫贺延碛。
▲开都河
关于流沙河在哪里,网上一直有“张掖说”、“焉耆说”两种。也就是张掖的大沙河、焉耆的开都河都认为自己是古代的流沙河。但小编更倾向于其实流沙河并非河。而是沙海的流动,所以莫贺延碛更为符合。
这个恐怖的沙河,事实上也是玄奘整个西行途中最艰难、最痛苦的一段经历。莫贺延碛的南方是“金张掖、银武威”的河西走廊,受到祁连山流下的河流的灌溉而成为一片乐土。
▲西域其实并不荒凉,因为天山的呵护
而莫贺延碛的北端是天山南麓,同样受到冰川雪水的滋润,也是瓜果飘香、粮食充足。偏偏就是两个绿洲之间的个地段,荒凉可怕,令人胆寒。
▲哈密南部的魔鬼城
地处两山、两沙漠包夹地段的莫贺延碛显然是一个风口。狂风席卷着沙漠的尘埃在这里肆掠。雅丹地貌在这里比比皆是,它们是被大风切削的魔鬼城。
▲瓜州锁阳城
瓜州更是被誉为“世界风库”,当地人说这里是“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刮七级以上的大风,最大风力可达十二级。
所以莫贺延碛成了西域各国和中原大国天然的国境分界线。也是一个过渡带、三不管区域。现在可以想象当年玄奘穿越这里的时候是怎样的经历。
▲影视剧中的玄奘穿越沙漠和戈壁
而很多人会说,《西游记》中的流沙河不是这样的。吴承恩的说中说到: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这是另一种磅礴和凶险。光听着就深不可测。可是,仔细想想,这样的一泻千里的大河,并不像是玄奘走的路线上的风景。“唐僧”往返的两条路线,都是西北的丝绸之路。可那里是干旱地区,哪有什么大河滔滔。
▲蜀身毒道也被称为“南丝绸之路”
倒是更像是水量充沛的西南地区。事实上,从四川经过云南到印度,也是一条丝绸之路,被称为:蜀身(yuān)毒(dú)道。
▲贵州花江大峡谷
所以83版的《西游记》拍流沙河的时候,选择在贵州的花江峡谷。这里更符合小说中的描写(花江镇在蜀身毒道的附近)。很显然,吴承恩在总结前人的故事的时候。出于艺术需要,将流沙河写成真实的河。
▲流沙河收沙僧是《西游记》重要桥段
但事实上,绵延八百里的沙河才更符合历史实情。然而不论是横断山系中无法横渡的大河,还是西北荒漠里干旱的沙河,在过去那个年代,要想跨越都是无法想象的。
▲莫贺延碛的盐碱地
流沙河是河吗?
唐僧路过流沙河收得三弟子沙僧,是西游记里经典的情节。那巨浪滚滚的流沙河在原著里还有一首诗来描写它的宽广、湍急和不可逾越: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原著里讲的是“径过有八百里遥”,也就是说流沙河宽八百里。
八百里等于千米,而长江平均宽度也就几千米,入海口宽度才千米,最宽的亚马逊河入海口才到千米,这样看来宽度达千米的河流基本不可能,更何况是在常年不下雨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呢。
所以这只能理解为吴承恩的浪漫主义色彩,八百里不过是个形容词罢了。
可流沙河到底在哪里?《西游记》原著第八回提到流沙河曰:“东连沙碛,西抵诸番,南达乌戈,北通鞑靼。径过有八百里遥,上下有千万里远。水流一似地翻身,浪滚却如山耸背。洋洋浩浩,漠漠茫茫,十里遥闻万丈洪。仙槎难到此,莲叶莫能浮。衰草斜阳流曲浦,黄云影日暗长堤。那里得客商来往?”
从描述的范围来看,沙碛、诸番、鞑靼都可以判定是蒙古以南、甘肃以西的沙漠地带。
事实上,新疆境内至今还有一块被称为“八百里大流沙”的地方。
它位于今甘肃的安西和新疆的哈密之间,但却没有河,只是一片热风弥漫、寸草难生的大戈壁,它就是号称“东西横亘八百里”的莫贺延碛。
由于位于玉门关以西,在唐代,莫贺延碛就是西域的起点。也正因为此唐僧西行出发不久便遇上流沙河。
近日,一名叫
Prussia-Hungary的网友发微博称,他的同学“在地理书上找到了唐僧和他的取经小分队,笑死我了。”他贴出了两张地理教材的照片,其中一副“褶皱作用形成的山脉”插图上,山顶出现了几个身影,颇像唐僧和几个徒弟。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几万次,引得不少中学生网友拿出自己的课本把这一页拍照发到微博上,有网友评论说:“原来唐僧师徒取经是真的,地理课本为证。”
据查证,这是中国地图出版社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第1册第54页上的插图,该章节讲的是地壳运动。书的封面显示,这本教材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为了证实它是真的,小吧吧跑去阁楼把地理书翻出来了哦~年代已久,有点旧旧的啊哈哈哈哈哈!(下图为小吧吧实拍)
不过,网友们的神评论真是让小吧吧哭笑不得了!*0*~
唐僧师徒是中国早期的地质学探险队。
不是挺逗的吗?此同学准备想画画的,没想到已经画好了!
白龙马哪去了,这是歧视动物。
师傳,国家终于认可我们了!
地理课本就是唐僧取回来的真经。
玄奘西行取经一千多年里,故事不断地神话和演绎,最终在吴承恩笔下著成了经典。和故事本身被演绎一样,玄奘取经路途上的众多山川风景、自然类型都成了演绎的对象。这些名词在书上被写得天马行空,而在真实世界里,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万种风情。
玄奘西行取经往返图这些名词在书上被写得天马行空,而在真实世界里,它们也有自己独特的万种风情。
安西与哈密
对于丝绸之路上的行者,大流沙本身就是恐怖的代名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也证实,“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是个极其恐怖危险的地方。
玄奘在穿越流沙戈壁的第四座烽火台后,迷路,断水,四夜五天滴水未进最终连人带马一起栽倒在地上。
幸而马儿冥冥之中闻到了清水的气味,驮着玄奘一路狂奔,最终来到了一块清水绿树的小绿洲。
可马儿的行为在玄奘看来是受到一位大神的指点。据说他在昏倒后梦见一位大神对他吼道:“何不强行,而更卧也。”随后他惊醒,马儿便开始狂奔。
学者们认为这位大神可能是在西域普遍受崇拜的沙漠大神深沙神,这位深沙神最初应当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恶鬼(挂骷髅是一个标志),后来成为印度密宗的护法神,有随密宗传入西域后本土化成为专门的沙漠神。
这个在大流沙里经常“出没”的神后来被写进了书里,在晚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有专门吃取经人的人,还把骷髅串起来挂脖子上,后来这位沙漠神皈依了佛法,成为取经人的护法神,用双手将唐僧托过大漠。
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这就是《西游记》里的沙僧,而他的流沙河,就是那一片望不到头的沙漠——莫贺延碛。
火焰山怎么烧起来的
新疆吐鲁番有个著名的景点叫做火焰山,一直被当做《西游记》里“火焰山”的原型。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看地图可以推测玄奘走出流沙河后便来到了火焰山。
吐鲁番远离海洋,水汽无法到达,地势低洼,山峰和盆地的落差可达几千米,因其气流下沉很容易因其焚风效应,加上岩石裸露,寸草不生,被太阳直射过的地表温度最高可达80摄氏度,磕个鸡蛋绝对能熟。
吐鲁番火焰山
《西游记》里描写火焰山时写道:“弊地唤作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那山却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据考证,小说火焰山的来源可能是《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部初次提到猴行者(本书主人公、孙行者原型)以及深沙神(沙僧原型)的话本小说,也首次提到了火焰山:“又忽遇一道野火连天,大生烟焰,行走不得。”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70度以上,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吐鲁番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然而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在天以上,即使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之多。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3.3℃,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火焰山多年平均降水只有16毫米,夏季占一半,而托克逊年降水量只有5.9毫米,终年不雨或雨而未觉亦不足为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
“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格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盘亘在盆地中北部,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的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越来越低洼。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使得此地干燥炎热。故素有“火洲”之称。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以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火焰山古称赤石山,位于我国最西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呈东西走向。火焰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唐人以其炎热曾名为“火山”。山长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米左右,主峰海拔.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虽然是小说,但故事仍然可以追寻现实原型。现代学者们推测当时玄奘看到的生“烟”的“火”,应该是新疆的煤田自燃大火。
新疆的煤田自燃,主要因天山的地质活动较为剧烈,是埋在地层中的水平每层,经过多次地质运动后变成倾斜煤层,流水冲刷和风蚀后使每层裸露地表,与空气接触氧化后引发煤层自燃,最终形成煤田火区。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
《宋史·外国传·高昌》卷四百九十中曾记载奇台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奇台县)有一处几平方公里的自燃火区,自唐朝时就已经在燃烧,是由于当时采煤时就地取火引起的。
书中还引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使臣王延德从高昌赴北庭(今新疆吉木尔萨)途中的记录:“北庭山中出煤砂,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若云雾。至夕火焰若炬火,照见禽鼠皆赤。采者着木底鞋取之,皮者即焦。”
如果说这次的大火是人为的,那后面的影响可就太深远了。
据清光绪三十四年()的《奇台县乡土志》记载:“红沙泉迄于老君庙煤矿,火焰四时不息。凡窑户挖取必俟秋末冬初,方可前往。若春秋二季,火气逼人,不敢向迩。”
同为奇台县,煤田大火千年不灭。
直到十年前,奇台县的这场大火才被现代技术扑灭。
由图片可以看出奇台县和吐鲁番的火焰山相隔不远,属于同一煤区,火焰山的形成除了气候和地形原因外,与煤田自燃也脱不了关系,不知千年前玄奘西行时吐鲁番火焰山是否还在燃烧。
勇斗车迟国
走出火焰山后,玄奘打算沿着丝绸之路北线继续西行,然而线路西南方向的高昌国却派遣使者邀请玄奘前去讲经。高昌国王麴文泰是个虔诚地佛教徒,他早已从来往的客商嘴里得知玄奘的大名,所以专门派使者迎接。高昌国虽偏离原定的西行路线,但面对盛情邀请,玄奘还是跟着去了。
他们到达高昌都城的时候,全城灯火通明,国王与全体大臣均在宫外迎接。这让玄奘感到非常意外。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高昌王更是与玄奘促膝长谈,直至夜深,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在玄奘与高昌停留的日子里,高昌国王对玄奘执弟子礼,做了虔诚弟子所能做到的一切,甚至每当玄奘用餐时,国王都要站在身旁,亲手恭恭敬敬的献上杯盘,并等玄奘用完餐后自己才去吃饭。但他希望玄奘能留下来,接受供养,这却是玄奘所不能接受的。
于是,国王的挚爱伴随着尊严,玄奘的信念伴随着执著,双方必然的发生了冲突。
国王大声嚷道:“弟子仰慕法师的意志,坚定不移。弟子之所以要留下法师,并不是故意要为难法师,而实在是高昌没有导师。没有我的旨意,看你有何办法离开高昌。”玄奘则坚毅的说:“陛下留下的只能是玄奘的尸骨,却绝不能留下玄奘的灵魂。”并宣布就此绝食。此后的四天里,玄奘滴水未进,只是静坐打禅,身体几近虚脱。高昌王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充满愧疚、泪流满面的向玄奘道歉,并保证不再阻拦西行。同时麴文泰还给玄奘配备了丰富的物资和随行护送人员,还给自己的亲信、当时西突厥可汗写了一封信,请他沿途给玄奘提供方便。
因为大雪封山,玄奘一行在今库车境内的古龟兹国停留两个月,然后经过今拜城、阿克苏到达天山山脉,翻越了位于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碎叶城找到突厥可汗,并在他的帮助下,平安经过中亚的大小国家到达印度。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来到车迟国跟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智斗勇,现实中却是玄奘与高昌国王的生死相搏。更为相近的是,高昌国的前身车师(迟)国,是汉代西域诸国之一。后来车师国分裂,其中一部分并入麴氏高昌。到唐代,玄奘离开高昌国数年后,高昌国被大唐所灭,并将被改名为西州,成立安西都护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