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众多新能源车企都在发布新车时强调产品的安全性,但今年入夏以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故仍不时见诸报端。仅在5月份,从浙江杭州到广东东莞,再到湖南长沙,都发生了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甚至在一起发生在深圳的新能源汽车追尾起火事故中,出现了人员伤亡的惨剧。为何自燃成了新能源汽车的“顽疾”?电动汽车何时才能迈过“火焰山”?
据业内人士透露,这其实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整车企业经不起补贴的诱惑以及市场的需求,盲目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去迎合补贴,而在电池安全性上重视不足,这是新能源汽车夏天频发起火事故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从近年电动车自燃事件的调查结果来看,尽管多与动力电池有关,也有充电设备问题以及整车装配过程中的疏忽等导致。例如近日理想汽车在公布5月8日长沙理想ONE起火原因时表示:“这是一起因为管理疏漏而导致的事故,在交付量大幅提升的节奏下缺失了对流程管理的细节把控,这让我们感到十分惭愧和自责。”
毋庸置疑,安全隐患存在于电动汽车产业链每个环节,容不得半点疏忽。特别是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以淘汰燃油车为主的汽车新能源革命乃大势所趋,中国汽车产业要想成为这场革命的主导者,首先就必须迈过安全关,掌握产业链的话语权,否则就会沦为这类革命的跑龙套者。
事实上,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这从我国牵头制定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可窥一斑,中国被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邀请主导电动汽车安全全球技术法规中的动力电池部分,并形成了强制性安全标准体系。
然而,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然占据主动,近年来日韩企业的崛起令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感到了威胁。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宁德时代失去了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老大”的宝座,被LG化学和松下反超,其中固然有受疫情及国内市场补贴退坡影响的原因,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发展迅猛也不可小觑。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欧洲市场正在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数据显示,年,欧洲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达到了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亿元),同比整整高出了近20倍。
客观来说,在这场全球汽车新能源革命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以及全球制造能力的集聚地,中国完全有实力成为主导者,但产业整体升级依旧任重而道远。如今,国内政策保护伞已经收起,竞争对手产能扩张火力全开,中国汽车产业唯一的选择,只有参与全球博弈,守住安全红线,实现从量到质的改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