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928/9499783.html

.1.

刚刚过了大暑,每天都是晕晕乎乎的状态,睡午觉醒来常常觉得一身黏腻。

整个夏天只有空调和风扇才能续命......

别说现在气温二十八九度,就是四十度,我妈妈也会对我说:“哎呀,吹空调对身体不好的。你看新疆最热的地方吐鲁番,吐鲁番古时候的人谁吹空调,夏天还不是过来了......”

这时候我若还妄想再争辩几句,就会听到那句听到耳朵起茧的魔咒——

心静自然凉。

嗯,好吧,心是静不下来了,我不禁开始神游太空。

你说吐鲁番一直那么热,古时候不吹空调到底是是怎么过夏天的呢?

难道全裸躺在树底下吗?还是说真有芭蕉扇吹两下就不热了?

.2.

事实上,据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的天气也是很热的,尤其是新疆吐鲁番,夏天热到爆炸,总感觉火焰山要喷火出来。

我的火热,即便铁扇公主来也没用!

吐鲁番是我国最热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热极”。

正式气象台站记录,吐鲁番夏季气温一度高达47.8摄氏度;气象非正式临时测点观测记录,为49.7摄氏度。

火焰山在吐鲁番盆地北部,古丝绸之路北道。

《山海经》中称之为炎火之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当地人称“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

史书上记载,火焰山确曾为一片火海,《王延德使高昌记》中写道:北庭北山(即火焰山),山中常有烟气涌起,而无云雾。

至夕火焰如炬火,照见禽鼠皆赤。可想此地该是何等热啊!

《西游记》这样描述:

唐三藏见一长者问:“贵处遇秋,何反炎热?”

老者道:“敝地唤作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唐三藏问:“可阻西去之路?”

老者道:“西方去不得,那山离此有六十里远,正是西方必由之路,却又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

唐三藏闻言,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岑参在第一次经过火焰山时,

曾作诗一首《经火山》: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然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我们现在说,热死了,大多是开玩笑的。但在古代,这绝对不是一句玩笑。

据史料记载,乾隆八年(公元年),那大概是至今为止北京最热的一年,一个夏天京城被热死的人就多达多人。

皇上:可怕,有没有哪位后羿帮朕射了那个太阳......

.3.

那么为了捱过这吃人的夏天,咱们的老祖宗都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是衣着上的凉爽,在魏晋之前夏天男人会打赤膊,女人则是穿“开裆裤”(这个开裆裤是什么样的大家自行百度)。

其次,瑞脑(冰片,一种香料)也是很受古代文艺青年喜爱的一种解暑神器,李清照曾作诗云“瑞脑消金兽”。

古人对待生活极为认真,称茶为“清友”,杯为“水友”。而扇子则是夏天最好的这位小友,称为“凉友”。

凉友招清风,无论是贵妇手中的轻罗小扇,还是老农手中的蒲扇,都能为人解一时暑气。

古人们还超爱“冷饮”。

《楚辞·招魂》记载:“挫糟冻饮,酹清凉些”。可见他们早就知道,加了冰块的糯米酒,喝起来才更加醇香、清凉。

到了生活富庶的唐宋,人们更是花样吃冰。

唐代出现了“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则卖。

宋代还出现了“冷饮专卖店”。

刘松年的《斗茶图》还将卖凉水绘入画中。

南宋诗人杨万里诗云:“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武林旧事》也记载,宋朝街市出现了“雪泡豆儿水”、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木瓜汁、绿豆水、荔枝膏水等各色“冰水”。

.4.

“无冰不欢”。

早在先秦那会儿,老祖宗就学会了用天然冰块制冷,周代还出现了最早的冰窑。

古代冰窑,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

每年冬天12月起,采集天然冰块,放在专门的“冰窑”储存。

汉代的皇室,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房叫“温调殿”,夏季房叫“清凉殿”。

清凉殿,清凉殿以石头为床,用玉晶盘装冰块,贮冰于膝前,四周挂着水晶帘子。

还有仆人扇扇子,“清室则中夏含霜”,盛夏时室内便可结霜,清凉无比。

到明清时期,更有了“可移动冷源”,即贮放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作为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

华妃娘娘霸气纳凉,住凉屋也是古人消夏方式之一。

凉屋通常傍水而建,利用机械原理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水流沿着屋檐下淌,利用冷水循环降温,颇有点现代“空调房”的意思。

.5.

当时的老百姓和现在老百姓一样,热衷吃瓜。

当然,这个瓜不是那个舶来品西瓜,而是甜瓜。轻微中暑的人,吃上一口便可回魂。

这是一种咱中国自古就广泛种植的一种水果,据说在三国时期还传到了高丽(现在的韩国)。

“沈李浮瓜”,就是指把瓜果放在冰冷的泉水或井水里,这样瓜浮在水面上,桃李沉到水底,等吃的时候再捞出来,冰冰凉凉的。

看来古代的吃瓜群众小日子也过的不错啊~

瓜这么好吃,让许多贵族们也沉迷其中。

比如长沙的西汉女尸辛追老人家,就被发现胃里有颗甜瓜子。

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说到,“霍都别墅,一堂之中开七井,皆以镂刻之,盘覆之,夏日坐其上,七井生凉,不知暑气。”

凌酷暑,战高温,自古有之。先人凭借智慧,发明诸多解暑妙招,也流传下“心静自然凉”的古话。

前有王维于酷暑中静坐竹林,抚琴歌吟: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后有白居易一首《消暑》: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吐槽归吐槽,玩笑归玩笑,在没有空调WiFi西瓜的条件下,古人却能在炎夏中寻凉,探索自然变化的规律。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静自然凉吗?

也许对夏天的吐槽,也是一种文化的另类传承。

不历尘埃三伏热,孰知风露九秋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