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可以说是中国神话的发源地;《西游记》又是中国志异文学的代表作。两者之间书中并未有太多的联系,那么《西游记》为什么会和泰山有渊源呢,听我细细道来。东胜神州就是泰山《西游记》中有“四大部洲”,其中东胜神州指的就是泰山。四大部洲以五岳之四为蓝本,而泰山地区恰好有一个古号为“神州”,现泰山上依有“神州磊落”的题词。东岳泰山,刚好符合东胜神州之说。《西游记》中说东胜神州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而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仙石,也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世间并无“傲来”地名,唯泰山西麓有一险峰,名为傲徕峰。若只是因“傲来”二字断定,稍显武断,傲来峰以东的山峦中,有一巨石峙立,仿若猿猴蹲坐,当地人称为“猴子石”。傲来峰傲来峰不名花果山,可其上确有水帘洞。傲徕峰下,自天胜岩落下一瀑布,瀑布后为一天然山洞,古文记述“山阴洞极阔,容数百人,中有碾硙、几榻,可以避世”,个中描述,与花果山水帘洞契合度极高。天宫地府皆在泰山南天门泰安城本就有三界划分,天庭地府都在泰山地界。泰山山顶之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有玉皇庙王母;’而同时泰山南蒿里山处,就是传说中的阴曹地府所在;傲来峰侧的黑龙潭,传说中也是直通东海龙宫。种种就不过多介绍了,总之《西游记》中所述天庭地府总总,都可在泰山觅到踪迹。晒经之地也在泰山晒经石《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归来,因忘记对老龟的承诺,落水通天河,经文等被河水浸湿,在高崖之上晒经,经文烙在晒经之石上。其中通天河就在泰山之上,自天街起源,流经南天门地域,随十八盘盘旋而下。而泰山脚下,斗母宫东北的经石峪,应该就是四人晒经之地。经石峪又称晒经石,两千多平米的石坪上刻有《金刚经》文,与书中所写的晒经地又是高度契合。其他的像是火焰山,魔王洞等等也在泰山上有同样的地名,《西游记》中这么多的故事、地点和泰山相合,是作者就是以泰山为蓝本,还是仅仅是巧合,那就人云亦云了。对此,您有什么见解呢,欢迎共同交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362.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