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有云: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守心,明目,慎言,不看是非,不听是非,不传是非,此乃君子处事之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之道可救人水火,亦可杀人诛心。
不言人非,不揭人短,不揪人错,智者可取之道也。
一、不言人非
古语道:“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
说人好话太多,就不考虑他真正的好坏;过激的话太多,就顾及不到利害得失。
人生在世,切勿背后谈人是非,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
春秋时期,楚平王贪恋权势,不讲仁义道德,并且疑心很重,连自己的儿子都不信任。
伍奢为人正直、忠诚,是太子的太师。
他的儿子伍员是一名将军,伍家权势很大。
费无极做太子少师,为人奸诈且阴险毒辣,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是个大奸臣。
费无极为了取得楚平王的宠信,获得更大的权力。
他一边投楚平王喜好谏言,说楚平王爱听的话,做楚平王喜欢的事,费尽心思讨好楚平王,不久便取得了楚平王的信任。
另一边,他背地里经常嚼舌根,在楚平王耳边说伍奢父子的不是,没有半点半点影儿的事,也能说得有头有尾,有理有据。
最后,甚至诬告伍奢串通太子,要弑君夺位。
楚平王听信谗言,命人杀了伍奢,并追杀太子和伍员。
从此费无极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其他官员能与之抗衡。
楚国上下都说费无极是个靠搬弄是非、陷害忠臣的奸佞之徒,只会妖言惑众,大家都非常怨恨他。
要知道:一时的权力,换来的却是遗臭万年,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说他人是非,损人不利己,下乘之道,不可取。
不言人非,彰显修养,更具智慧!
二、不揭人短
我国的传统文化典籍弟子规中讲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切勿当众揭人短处,切勿私下过多谈论他人私事。
当众揭人短处乃小人之举也,非智者之行。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在当皇帝之前是一位农民,曾在地主家放牛。
一天,他年少时的两个玩伴找到他,想让他给安排个官职。
其中一人一见到朱元璋就直呼其小名“朱老四”,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起小时候和朱元璋一起偷地主家青豆的一些糗事。
朱元璋听到顿时觉得颜面尽失,当场火冒三丈,大喊:“这是哪里来的疯子,快把他赶出去!”
另一人看到后,马上磕头说起:“皇上您还记得吗?当年小民跟着您的大驾,我们在中途劫持了豆将军......”
这位玩伴将朱元璋当年的糗事说得生动形象、含蓄且幽默。
在场的文武百官听到也纷纷叫好,称赞昔日的朱元璋多么的英明神武。
朱元璋听到后觉得面上有光,心情激动之下,马上封这位旧友为御林军总管。
大庭广众谈论他人不愿提及的私事,是最让人心生厌恶的,也是最自讨苦吃的行为。
与人交谈时,需知不揭人短,莫谈他人私事。
不该说的别说,要知祸从口出。
小心说话,谨慎做事,方显智慧。
三、不揪人错
俗话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有人执迷不悟,不肯认错;有人迷途知返,勇于改错。
智慧之人往往懂得适可而止,不执着于别人的过错。
有一天上午,沈从文从课堂里偷溜出来,一个人跑到村子里去看戏,那天木偶戏演的是“孙悟空过火焰山”。
沈从文看得眉飞色舞,捧腹大笑。一直到太阳落山,他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学校。
这时,同学们都已经放学回家了。
第二天,沈从文刚进校门,老师就严厉地责问他为什么旷课。
他羞红着脸,支支吾吾地答不上来。
老师就罚他跪在树下,并大声训斥道:“你看,这楠木树天天往上长,而你却偏偏不思进取,甘愿做一个没出息的矮子。”
第三天,老师又把他叫去,对他说:“大家都在用功读书,你却偷偷去看戏,昨天我虽然羞辱了你,可也是为了你好。一个人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老师的一番话,使沈从文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暗暗发誓,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
此后,沈从文就一直严格要求自己,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点到为止便好,不可得理不饶人。
不揪人错,宽以待人,于人,于己。
俗语有云:静坐常思己过,莫论他人是与非。
每个人都有不愿提起的过往,你无意间的谈及,却不知给他人造成了或多或少的伤害,甚至给自己带来祸端。
谈笑间,言语的思量,分寸的把握,才能风生起,困扰自远之。
不言人非,不揭人短,不揪人错,对自己而言,是最高级的修养,对他人而言,是最大的宽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