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
有两对可爱的年轻人
和匠匠相约
来到南疆耍
他们不远万里
奔赴天山以南
在喀什老城纵横交错的古老小巷里流连穿梭
在帕米尔的雪域高原上看牧人策马悠闲而过
在慕士塔格峰四号冰川亲手触摸亿万年冰川
在龟兹古国库车的大峡谷里赏雅丹奇势诡貌
他们说
新疆真的很大很美很值得来
他们说
抛弃预设
放下成见
认识一个新地方
了解他们的文化
便是好的旅行
匠匠真心欣赏这样“走心”的小伙伴
他们很愿意分享这次旅途游记
让更多人看到更真实的新疆
以下为原创转载
Hey大家好
最近我们去了新疆,
一些有趣的见闻,简单记叙给大家。
(一)天山以南,喀什噶尔
(二)从帕米尔高原到乌鲁木齐
希望不会让点进来的你们失望。
(一)天山以南,喀什噶尔
古代疏勒国,伊斯兰文明由此传入中国。
暮霭沉沉的喀什火车站,一家维族人在告别。父亲头戴四楞小花帽跟儿子行贴面告别礼,白胡须伴着叮咛上下抖动,母亲裹着头巾,和儿子拥抱后看着他拎着行李走进车站,默默的擦眼泪,另外两个稍小一些的儿子,一脸关切的望着哥哥离去的方向,一言不发。
让我想起大学坐火车离家时候的场景,何其相似。
在这异国感十足的祖国边疆,火车站空气中弥漫的是一样的情绪——送别者的不舍,与辞别者的期待。
出发之前,对新疆的了解停留在草原、雪山、和沙漠。略微查看后才发现新疆之大超乎想象,民族文化之多样及地理风貌之丰富在国内也没有省份可以出其右,在北疆风光和南疆人文间,选择了后者,南疆因被人们了解太少而误解太多,阻隔了国庆长假的汹涌人潮,得以让我们度过一个悠静的假期。
新疆之大(图源自知乎)
喀什噶尔
喀什,古称疏勒。地处新疆西南部,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接壤,邻近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3个国家,边境线总长千米。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的简称,其语源有突厥语、古伊斯兰语、波斯语等融合演变而成,含意有“玉石集中之地”、“各色砖房”、“初创”等不同的解释。公元前60年,汉朝在新疆设置西域都护府,喀什作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版图。
喀什百年老茶馆
在各类旅行攻略网站上输入“喀什”,跳出来一半的文章都在讲“马拉喀什”,一个远在非洲大陆,却与喀什有许多类似景色的地方。而关于祖国西端的这座古老城市,却被记录太少,少到这一路我们经常都在期待和失落的情绪交替中度过,期待源自这座城市的独特风俗文化、伴着太多神秘的丝路历史,而失落来源于,没有人可以讲清楚它,没有记录可以完备的展现它的过去与现在,对我们而言是文化风貌的,对当地人来说只是生活,不必深究。
喀什机场很小,到达时沙尘暴刚过,比想象中凉意稍浓。领队向哥一见面就拎出库尔勒香梨和当地桃李,热情寒暄。趴在车窗好奇张望街景,喀什城区到处都是各类汉文和维文并行的口号,乍一看觉得好笑,但满街全副武装的持械特警,随处可见呼啸而过的警车,无处不在的安检门,又让人笑不出来。
喀什几日参加了“匠玩旅行”的定制团,向来自由行的我们这次破例选择了一家旅行社,主要是被他们不走寻常路的路线所打动。
第一站带我们去到喀什阿瓦提乡的小圆枣林,帅气的维族小伙阿布给我们一路讲解“小圆枣树认领活动”如何帮助当地人有更多资金来种植,从而创造更多收入。
在最古老的五百年圆枣树下,我们遇见了这片树林第十代守护者的爷爷,86岁的塔希老人,他依然像年轻时候一样,在林子里巡逻,拎着竹篮蹲在树下一颗颗捡枣。在游客眼里,这一切都是值得定格的美丽风景,然而对于当地老一辈农户来说,大多生活在贫病相交中。
路过一家捡枣人,维族老太太抓起一把枣递过来,褶皱的双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一边慈祥的微笑,一边用维语说着什么,阿布翻译说,她对我们表示感谢。原来匠玩为我们认领了四棵小圆枣树,让我们也算为这片美丽的树林出一份力。
每个认领人都可以在自己的树上挂一块牌子,留下一个心愿。几经思索,居然什么也想不出来,草草写下一个,如同应付。后来一路游玩时,冒出许多的心愿,都想留给这片美丽的土地。
第一批小圆枣树认领人之一
刚捡的小圆枣
打枣
经过匠玩安排,得以两次在维族人家用餐,本以为就是游客打卡式的指定用餐地,没想到都是真实生活着的当地人家。第一次在小圆枣林外的农户家中,典型的维族房屋结构,一进门便是宽阔的庭院,架着绿荫荫的葡萄架,葡萄已经没有了,剩下绿叶在头顶交织。一家人为我们的到来忙碌着,切瓜的切瓜,拉面的拉面,还有必不可少的烤羊肉串,滋啦啦的肉香味儿。
语言不通,全用微笑和眼神沟通了
庭院
维族人家进门首先要用这样一套工具洗净双手
老人邀请我们坐在绿色垫子上,以示热情好客,因为那里仅供家中长者和贵客坐
在院子里烤羊肉串
准备水果
晒枣
招待我们吃馕
第二次是在喀什老城中的商贩人家,一楼售卖着当地手工艺品,有各种乐器、艾德莱斯绸缎、玉器陶器木器等等,主人引领我们上二楼,一进入招待我们用餐的房间就被闪瞎眼,比起农舍家中的质朴亲切,这里多了更多西域的富丽特色。
桌上堆满干果和水果,还有喝茶用的糖
喀什老城,是我此行最喜欢的地方。《追风筝的人》改编成电影时,阿富汗的战乱使剧组将拍摄地选到了新疆喀什,在那时便对这座黄色土墙纵横交错的神秘老城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老城区街巷纵横交错,布局灵活多变,曲径通幽,民居大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中国唯一的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美丽的维族姑娘古丽带领我们步行感受了一个下午的喀什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在不做礼拜的时候很安静,背后街区几乎全是维族,除了这家“百年老茶馆”,里面满满当当的挤着维族老人们,还有很多国内外的游客,大家也都像当地人一样,脱了鞋盘腿坐在土炕的毡毯上,听着茶楼阳台,两位老人在随性演奏热瓦甫和达甫手鼓,浓浓的西域风情——都是这里最普通的日常。
在古丽的带领下,我们在老城中的木器店体验了自己制作木杯烫画,参观了馕的制作过程,了解了老城的格局,壁画与风俗,包括街道上不同地砖和含义。
烫画
馕坑烤馕
南疆的白昼特别长,至晚上八点半日光才收敛起来,夜市开始热闹喧嚣,烤羊肉串的烟雾在升腾,石榴汁在红艳艳地迎客,当地著名的老汉瓜甜如蜜,酸奶冰沙和鲜酿卡瓦斯聚集着游人,羊蹄羊杂的大煮锅沸腾着,维吾尔族小朋友们睫毛卷曲,坐在大锅旁小口吃肉。
有些时候,旅行与其说是放松,倒不如说是求知,认识一个新的地方,了解当地文化,看看世界上的另一些人在怎样活。如此,太多预设便该被抛到脑后,放下成见,即是开始一趟旅行的铺垫,又是旅行者从中收获的心得。
(二)从帕米尔高原到乌鲁木齐
从塔什库尔干到吐鲁番,沿着四大文明的交汇线,由仙界走向红尘。
塔县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离开异域的喀什噶尔,沿着中巴友好公路,伴随不断升高的海拔和变幻的景致,一路向着雄鸡版图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进发。
在山海经中,昆仑虚是座众神居住的仙山,那里藏有奇珍异宝,并有神兽把守。后来人们把这座中华疆域西端,绵延余公里的昆仑山视作民族的龙脉。
干旱的昆仑山北坡由于无植物覆盖,岩石裸露,又加之山体陡峭,经过季节性的雨水冲刷,经常岩体崩塌,震彻河谷,既暴露了价值连城的美玉,又形成了独特的磅礴山势。
珍贵的冰川融水和沙漠绿洲脆弱的生态系统,共同造就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从精绝到楼兰这类显赫一时又突然淹没的茫茫沙海中的神秘古迹。
昆仑山在中国最西部的开端极其雄伟壮丽,一出场就是三座米级的极高山组成的峰群——遥相呼应的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和慕士塔格峰,合称“昆仑三雄”,它们是整个昆仑山脉的精华。方圆几十公里散落着白沙湖、卡拉库里湖和大片牧场。
静默凝望,任凭风吹,无需赘言。
海拔米的慕士塔格峰因为冰盖巨大而被称为“冰川之父”。绕过官方封禁的冰川公园入口,老道的领队向哥驱车一路越野,在望山跑死马的漫长颠簸后,终于让我们四人在海拔米独享了四号冰川的雄浑。
这片古称葱岭的高原,由喀喇昆仑和昆仑山系的茫茫雪山托起,曾阻挡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步伐。冰山雪水,温泉草甸,胡杨古村,高鼻大眼的欧罗巴人种民族奏响帕米尔高原的田园牧歌。祖国的边境线上,隐藏着如此世外桃源的美境。
石头城,玄奘口中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朅(qiè)盘陀国都城,是古丝绸之路中道和南道的交汇点。阳光从雪山的缝隙中穿越古今,照在朅盘陀国都的街衢上,点亮了皇宫、宅第、庙宇废墟,为他们披上昔日的繁荣景象。
断壁残垣下阿拉尔金草滩,镶嵌着汇集远山雪水的塔什库尔干河。十月初秋,湿地上已是一片枯黄。站在草滩栈道上,便可远望世界第二高峰,冰川之母,海拔米的乔格里峰。
一路期盼,最终未能与尬舞不断的塔吉克族婚礼不期而遇。开会在即,国道终点,连接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红其拉甫口岸的7号界碑也未成行。
库车
库车,古称龟兹(qiuci)。古丝绸之路中道重要的中转站,乐舞、天书,遍布大小佛寺洞窟。
沿着国道出库车县城,一路绵延不断的雅丹地貌,在盐水沟附近变得格外壮观起来。荒原的风沿着干涸开裂的河床与湖底猛烈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地面被撕裂成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成了毁损金字塔、宫殿城堡遗迹、破碎飞船、恐龙哥斯拉怪兽等各式造型,支离破碎、空寂苍凉。
(图片源自网络)
城外60多公里,来到了天山大峡谷。年,上山采药的维族青年躲雨时偶然发现一个被封闭了多年的千佛洞,现在被称为阿艾石窟。纵深5公里的大峡谷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红褐色岩石经风雕雨刻,山体千姿百态,沟中有沟,谷中有谷。
半日之内,我们便在新疆领略了科罗拉多大峡谷、羚羊谷和佩特拉神庙般的景致。
克孜尔千佛洞,中国建造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群,也是新疆石窟遗址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有着第二敦煌莫高窟的美誉。由于保护维修原因,只有谷西区开放,虽意犹未尽却也回味悠长。
希腊风格的菱形构图体现在壁画布局中,印度健陀罗艺术被应于佛陀塑像,发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本土式微后又得到中原汉唐艺术的回传和返补,9世纪伊斯兰教由喀什噶尔逐步渗透西域后,佛窟造型转化保留为其风格建筑的室内装饰壁龛,历史上的四大文明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记。
早在多年前,是一个天竺和吐火罗混血的外国人造出世界、未来、烦恼、苦海、心田、爱河等汉语词汇,他意译的佛经流传最广,金刚经六如偈至今无人可增减改动一字——鸠摩罗什,连接印度与中原、小乘与大乘的佛学及翻译大师。
龟兹可说的太多,唯独法师,几乎是牵动这国的命运。
不期而至的风雪,让计划中的穿越天山最美、最险的独库公路之行成为泡影。临时改道的行程让我们的南疆行留下更多遗憾:塔里木河洪水破坏的轮台胡杨林和阴雨天气,没能在日落前看上一眼的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
吐鲁番
吐鲁番,古称高昌,就是和玄奘拜了把子的国王鞠文泰的高昌,也是玄奘绝食以示西去坚决的高昌,还是玄奘许诺归途讲经三年却已遭灭国的高昌。直到14世纪,在逐渐强大的喀喇汗王国宗教武力到来前,这里仍是佛陀的国度。当然,这里是更多人知道的火焰山、坎儿井、葡萄沟的所在。
没来到新疆前,丝绸之路只是存在于快被忘干净的历史书和更迭变换的施政口号抽象概念。面对眼前一个个穿越千年残破的土堆时,才真切感受到这一路上曾承载过的灿烂文明。
交河故城,最早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国都城,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建于河水分流冲刷形成的岛形高台上。吐鲁番独特的干燥少雨气候,让这座城市的建筑主体结构能在历经千年沧桑后得以保存。
“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残垣断壁却更显苍凉。昔日城头的工事旌旗、佛寺洞龛中的梵音流彩、战壕式院落的袅袅炊烟、狭长幽深街巷上市井气息,都被岁月的长风一掠而空,只留下一截截断墙,森然兀立,默默对着永恒的时空。
如果不是重口味的干尸陈列厅,乌鲁木齐和吐鲁番博物馆可能不会和其他一般的城市博物馆拉开如此大的距离。来自苏巴什古墓群、洋海古墓群和小河墓地的人体标本,静静的呈现让人惊叹的科学线索。久闻大名的年前木乃伊“小河公主”,“高贵的衣着,中间分缝的黑色长发上戴着一顶装饰有红色带子的尖顶毡帽,双目微合,好像刚刚入睡一般,漂亮的鹰勾鼻、微张的薄唇与露出的牙齿,为后人留下一个永恒的微笑”。事实上,那真的是一具睫毛仍清晰可见的美丽干尸。
(小河公主复原图,来自网络)
现实和舌尖上的中国不同,真实的乡村并无美食,经济发展决定社会分工。来到旅游业发达的吐鲁番,我们吃到了此行中最美味的烤肉、架子肉、馕坑肉、烤包子,尽管此前一路上各种手抓饭、拉条子、大盘鸡已足以让人惊艳。
回头看这一路,从塔里木盆地西侧回到中心腹地,沿途翻过帕米尔高原雪山达坂,经过高原湖泊和冰川,住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过夜火车上看过无尽戈壁,教过维族姑娘学汉语,开过沙漠公路和胡杨林,穿行过火星一般的雅丹地貌,一路向北。库车的白杏,库尔勒的香梨,阿克苏的苹果,吐鲁番的葡萄。都是串联的回忆。
抵达乌鲁木齐时刚降完温,空气清冷,阳光灿烂,带着北方初冬特有的凌冽和明媚。不禁一直想象,几百公里外库木塔格沙漠边缘,飞沙走石的大海道,玄奘在西去路上八百里莫贺延碛(qi)的退缩与那神迹般的四天三夜;以及19年后,已被誉为大乘天的法师站在塔克拉玛干东缘,遥望中原李唐王朝繁华盛世的情景。
而他终究要回到红尘,译经、传道。
转载完毕
拾叁和幺蛾
是一对有才华有诗意、爱旅行爱生活的CP
他们的公号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内容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