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爱“走亲戚”了,甚至可以说,还非常反感“亲戚”。

究其原因,很多朋友会说:“亲戚”这个群体——来往不多,管的挺多;境界不高,眼界挺高;能力不大,口气挺大;根本不熟,装得挺熟。

但其实,这些都只是表面原因。唐朝诗人王之涣有《登鹳雀楼》诗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年轻人之所以反感亲戚,本质上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史记》: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

每当年轻人不跟亲戚打交道时,家里的长辈总会批评:“不懂人情世故”。但是,年轻人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吗?当然不是,甚至年轻人比老一辈懂得更多。

在职场中:很多年轻人跟老板并没有共同话题,不也能跟老板谈笑风生?很多客户咄咄逼人,年轻人不也同样陪着笑脸、把客户招待得好好的?

既然年轻人是懂人情世故的,又为何不愿意“走亲戚”呢?

司马迁在《史记》中讲:“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司马迁的意思是说:因为利益而相交的人,一旦利益消失,双方就会疏远。

众所周知,在几十年以前,老百姓都是靠着亲戚之间的互相帮衬,才能存活下去——今年你借给我一点粮食,明年我帮你收庄稼;家族中的某个人被外乡人欺负了,亲戚们都会齐心协力地帮助他。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这些帮助。尤其是年轻人,不仅能自食其力,还略有富余;受到欺负时,也能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于是,年轻人自然就与亲戚渐行渐远了。

《西游记》: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西游记》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唐僧师徒路过火焰山,唐僧被红孩儿抓走。孙悟空说: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牛魔王又是自己的大哥——论辈分,孙悟空还是红孩儿的叔叔呢,红孩儿怎么会害唐僧?

在《西游记》原著里,沙僧说了这么一句话:

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每当提起亲戚关系,一定绕不开这个词:血浓于水。的确,血缘关系是亲戚之间无法消除的纽带。

但正如前面所说,如今社会发展,各家各户都住进了高高的楼房,下班回家后就关上大门,各自忙各自的事情。亲戚之间少了许多联系和交流,又哪里会有什么感情?

别说是亲戚,就算是父母和儿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如果不经常走动、来往,再深的感情也会慢慢淡化。

结束语

《增广贤文》有云:“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意思是:有亲戚关系的人,未必亲近;而有的人虽然不是亲戚,却胜似亲戚。

人类社会的社交关系,无非是分为“功利社交”和“情感社交”,亲戚也是如此。

当年轻人和亲戚之间,既没有利益关系,也没有情感联系时,自然会慢慢疏远。再加上某些亲戚仗着血缘关系,对年轻人进行道德绑架——于是,年轻人也就越来越反感“亲戚”这一群体了。

更多精彩:

苏轼:高质量社交,其实不难,就是注重“人际关系”中的连锁反应

与人交谈,不要有话直说,掌握3种“回话的技术”,越混越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