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芭蕉扇是小说《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个片段,主要讲述唐僧取经路过火焰山,被山上的熊熊大火所阻拦。为了让唐僧顺利通过火焰山,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牛魔王斗智斗勇,经过三次不懈努力,最终借得宝扇,熄灭山火,唐僧才得以顺利通过。除了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之外,不少人对故事的发生地——火焰山也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火焰山已经成了难关、磨难的代名词,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小说中的火焰山在现实中是否有原型?如果有,它又在今天的什么地方?下面就结合《西游记》原著和相关史料来考证一下火焰山的具体位置。
要想推测火焰山的具体位置,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它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特点。在小说《西游记》中,火焰山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于人为原因突然形成的。第六十回,火焰山土地向孙悟空详细说明了火焰山的形成过程。原著写道:
土地道:“是你也认不得我了。此间原无这座山;因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显圣擒了,压赴老君,将大圣安于八卦炉内,锻炼之后开鼎,被你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化为火焰山。”
通过对火焰山形成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火焰山的几个基本事实:第一,火焰山形成的直接原因是孙悟空踢倒丹炉,炉中几块热砖散落下界而形成,这就指出了火焰山最重要的特点——热。第二,砖头飘落自太上老君的兜率宫,而兜率宫距凌霄殿不远,凌霄殿又位于大唐国的上方,因此火焰山距离大唐国应该不远。
与此同时,书中还有另外一处描写给我们提供了线索。小说第五十九回,唐僧等人正向一位当地老者打听路,忽然来了一位卖糕的贩子。原著写道:
只见门外一个少年男子,推一辆红车儿住在门旁,叫声:“卖糕!”大圣拔根毫毛变个铜钱,问那人买糕。那人接了钱……揭开车儿上衣裹,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与行者。
显而易见,这位男子卖的糕应该属于热糕的范畴,由米磨成的面制成,贩卖的时候需要通过衣裹进行保温,这与今天新疆地区的蒸糕非常类似。由此我们可以推测,火焰山很有可能处于今天新疆的某个地方。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书中对火焰山具体位置的描写。根据唐僧西天取经的路线,火焰山位于西梁女国和祭赛国的交界处,并且距离祭赛国的碧波谭不远。而对于祭赛国的具体方位,原著中有非常详细的描写。第六十二回写道:
众僧跪告:“爷爷,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
历史上关于祭赛国的记载非常有限,但是关于高昌国的记载却非常多。高昌国是西域的一个古国,存在于公元五世纪中叶至七世纪中叶,后被唐朝所灭,故址位于今天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东南。
高昌国是古代西域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商业繁荣,商贾云集,是古代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根据小说中的描写,高昌国位于祭赛国的北方,西梁国位于祭赛国的东方,而火焰山是祭赛国与西梁国的分界线,因此可以推测出火焰山大概位于高昌国的南面或者东南。此外在祭赛国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水域,被称为碧波谭。此潭距离火焰山西边不远的地方。根据当前吐鲁番市地形地貌来判断,碧波谭的原型很可能是今天的艾丁湖。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为火焰山圈出一个大致的位置,即位于吐鲁番市东南方向。
在今天新疆吐鲁番市以东,确实有一座被称为火焰山的地方,目前已经被开发为旅游景区,里面还人为增加了不少西游元素,被多数人视为《西游记》火焰山的原型。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此火焰山与小说中的火焰山有着非常大的偏差,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现实中的火焰山位于高昌故城以北,而小说中的火焰山根据前文推测应该位于高昌故城南方或者东南的位置。而高昌故城遗址已经被专家考证确定,因此现在的火焰山景区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真正原型。
当然,除了地理位置上的偏差以外,今天的火焰山景区与《西游记》中的火焰山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一方面二者气候相似,均非常炎热。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路过火焰山时曾写下一首名为《经火山》的诗,原文如下: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另一方面,当今火焰山地区的生活饮食与《西游记》中的也有类似之处,两者都有吃热糕的习惯。与此同时,火焰山地区在古代也是商贾云集之地,这与《西游记》中火焰山附近有商贩来往的描写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其中的绝大多数描写都是作者基于想象和艺术加工的一个结果。尽管当今的火焰山景区与原著中的火焰山在位置等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整体而言,二者还是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并不排除火焰山景区就是《西游记》中火焰山的原型。吴承恩在创作《西游记》时,并没有真正到过西域,对西域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文字记载和道听途说上,因此弄错高昌故城与火焰山的位置关系也是有可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