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目前尚未有定论。现存最早的明刻本百回《西游记》,都没有列出作者的姓名,只说了华阳洞天主人校或李卓吾评。清初汪象旭以为是长春真人邱处机所作。钱大昕则指明《西游记》与邱处机无关,应该是明代的作品。纪昀则根据《西游记》中所载多为明朝制度,进而断言《西游记》是明朝人的作品。
清初吴玉搢根据《天启淮安府志》:
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复善谐谑,所著杂记数种,名震一时。
《府志》又著录吴承恩著作有:
《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再加上《西游记》中多用淮安方言,推测此书必出淮人之手,有可能是吴承恩所作。汉学家丁晏也认为《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作品。这样的看法,胡适也认为可信。
随着研究资料的发现,其实西游取经故事是逐渐演变而成的。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西游记》为吴承恩改作并集其大成。虽然对于《西游记》究竟是不是吴承恩改作,学界尚有一些意见。
吴承恩(约明弘治十三年.西元年~万历十年.西元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淮安)。
其父吴锐,四岁丧父,因家贫无资产,以致虽入社学,先生不教。后娶徐氏,于是弃儒从商,经营起徐氏的家业,卖起了采缕文縠。三十岁无子,纳张氏,约十年后生吴承恩。
吴承恩从小即聪敏多慧,好读奇闻野言稗史,爱《花间集》和《草堂诗余》。工于书法,也善画山水人物。此外,更是鉴赏家兼收藏家,所藏名画法书甚多。更懂的棋道。他十九岁左右即考中秀才,入了府学,在淮安享有文名。但是他在科场却不得意,八次上南京应试,都不幸落榜。后来举贡入京,约六十五岁的时候,终于获得了长兴县丞(相当今日的副县长)的任命。一年多后,他辞官移居杭州。放浪诗酒,卖文为生。家贫无子,逝世后,遗稿多散佚。
二、写作背景与动机
《西游记》是经历过百年集体创作的作品。虽然在民间以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演变流传,然而西方取经的主题一直没有改变。并且在主题之下,更进一步吸收神话、佛教故事、民间故事等作为养分,不仅浪漫幻化了取经故事,也丰富充实了故事的内涵。
取经的故事,渊源自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这是一部质朴的地理著作,描述法师西行所经历的国家地理特色。卷11僧伽罗国条下云:
神鬼所魅,产育群女,故今西大女国是也。昔此宝洲大铁城,中五百罗刹女之所居也。伺商人至宝洲者,便变为美女,持香华,奏音乐,出迎慰问,诱入铁城,乐燕会已,而置铁牢中,渐取食之。
黄庆萱认为,这很可能就是西梁女国故事的来源。
慧立等所作《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诵习《多心经》以退散诸恶鬼异类,更促使了取经故事的神幻化,并且点出《心经》作为故事母题。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则叙说三藏一行六人,遇见白衣秀士愿助唐僧取经,呼为猴行者。至此,猴行者取代了唐僧,成为故事的主角。在《取经诗话》中,有一个大梵天王作为謢法,赐给唐僧隐形帽一顶、金环锡杖一根、?盂一个,只要遇难,便可遥指天宫呼救。
元明之交的《西游记杂剧》,是极为完整的作品,大大扩增了《取经诗话》的主题和人物,并且有了许多具体细节,取经护法也由大梵天王改为观世音菩萨。《西游记》内容很多皆源自于此。《剧杂》的扩增,对于西游故事的发展,有很重要影响。
《朴通事谚解》则更接近百回本《西游记》,新增观音奉佛旨,寻找取经人的故事路线;孙悟空成为主要保护者,并且描写得更为英雄;神魔斗法成为描绘重点……。
纵观以上西行取经故事的发展,很显然地,《西游记》其实经过了漫长岁月的积累以及集体的创作,将域外超自然的离奇想像,加上神幻的故事,织罗出浪漫神幻的国度。
三、内容大略
《西游记》共有一百回,故事从孙悟空出场开始,到唐三藏一行西方取经、历经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功成正果。就故事情节发展来看,大约可分成三个段落:(一)、序幕:第一回至第十二回第一回到第七回写孙悟空的出生、修道、超脱生死、大闹天宫,最后被压在五指山下,修身炼心。胡适提出:孙悟空的形象与西方神话中英雄诞生、历险的摩氏,颇相符应,可能渊源自印度史诗《罗摩耶那》中猴神哈奴曼大闹魔宫的情节有关。作者融会儒释道思想与中国神话传说,以幽默风趣的笔调以及神异想像,创造出活泼生动的美猴王。
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则主要交代取经缘起以及取经人唐三藏的身世,间有魏征斩龙、唐太宗游地府等故事。
(二)、历程:第十三回至第九十七回
写唐僧一行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例如:在枯松涧火云洞遇上红孙儿,他在半空中弄了一阵旋风,走石扬沙,卷走了唐僧,孙悟空与他力战数十回合,被他烧了一身烟火,暴燥难禁,只好投入涧水之中灭火,没想到被冷水一逼,火气攻心,三魂出窍……。幸好猪八戒使一个按摩禅法,才让孙悟空通气醒转。最后,请来观世音菩萨降伏红孩儿,作为座前善财童子。
又如,在盘丝洞遇上了蜘蛛精,猪八戒被蜘蛛丝缠住,动动脚便跌个鼻青脸肿,又是倒栽葱,又是磕地,直到身麻脚软、头昏眼花,爬也爬不动了,只能躺在地上呻吟。
又像是在西梁女国,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受了胎孕,需要解阳山的落胎泉水才能解胎,所幸悟空打败看守泉水的妖怪,与悟净一同取来泉水,才让唐僧和八戒二人免于妊娠之苦。
以下列出取经团所经历的八十一难:
第一难:金蝉遭贬(第一百回,如来说明因缘)第二难:出胎几杀第三难:满月抛江第四难:寻亲报冤第五难:出城逢虎第六难:落坑折从第七难:双叉岭上第八难:两界山头第九难:陡涧换马第十难:夜被火烧第十一难:失却袈裟第十二难:收降八戒第十三难:黄风怪阻第十四难:请求灵吉第十五难:流沙难渡第十六难:收得沙僧第十七难:四圣显化第十八难:五庄观中第十九难:难活人参第二十难:贬退心猿第二十一难:黑松林失散第二十二难:宝象国捎书第二十三难:金銮殿变虎第二十四难:平顶山逢魔第二十五难:莲花洞高悬第二十六难:乌鸡国救主第二十七难:被魔化身第二十八难:号山逢怪第二十九难:风摄圣僧第三十难:心猿遭害第三十一难:请圣降妖第三十二难:黑河沉没第三十三难:搬运车迟第三十四难:大赌输赢第三十五难:祛道兴僧第三十六难:路逢大水第三十七难:身落天河第三十八难:鱼篮现身
第三十九难:金山遇怪第四十难:普天神难伏第四十一难:问佛根源第四十二难:吃水遭毒第四十三难:西梁国留婚第四十四难:琵琶洞受苦第四十五难:再贬心猿第四十六难:难辨猕猴第四十七难:路阻火焰山第四十八难:求取芭蕉扇第四十九难:收缚魔王第五十难:赛城扫塔第五十一难:取宝救僧第五十二难:棘林吟咏第五十三难:小雷音遇难第五十四难:诸天神遭困第五十五难:稀柿同秽阻第五十六难:朱紫国行医第五十七难:拯救疲瘗第五十八难:降妖取后第五十九难:七情迷没第六十难:多目遭伤第六十一难:路阻狮驼第六十二难:怪分三色第六十三难:城里遇灾第六十四难:请佛收魔第六十五难:比丘救子第六十六难:辨认真邪第六十七难:松林救怪第六八难:僧房卧病第六十九难:无底洞遭困
第七十难:灭法国难行第七十一难:隐雾山遇魔第七十二难:凤仙郡求雨第七十三难:失落兵器第七十四难:会庆钉钯第七十五难:竹节山遭难第七十六难:玄英洞受苦第七十七难:赶捉犀牛第七十八难:天竺招婚第七
(三)、尾声:第九十八回至第一百回
取得有字真经,欢喜回归东土。唐僧以取经之功,修证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以隐恶扬善、炼魔降怪之功,为战斗胜佛。顾念猪八戒口壮身慵食量大,封他做个净坛使者,得享受用;沙悟净以志诚保护唐僧、登山牵马之功,封为金身罗汉;龙马因驮负唐僧和圣经,受封八部天龙。众人欢喜叩头谢恩,各归本位。
四、文学特色
《西游记》是我国第一部神怪小说,同时也是长篇神怪小说的代表。其游历的部分,承袭自《山海经》地理传奇,〈离骚〉、〈天问〉、〈远游〉上下求索、四方探寻的高远浪漫,《穆天子传》的神话游历,以及志怪小说传统,进而发展成为伟大壮阔的历险记。虽然书中妖魔尽出,然而透过作者生动活泼、充满诙谐童趣的笔调,不但不让人觉得恐怖,反而更有了纯真的兴味,不时惹人发噱大笑!
《西游记》除了取经的故事内容丰富诡谲、情节紧张曲折,引人想像之外,出场人物个个性格鲜明。主要人物的性格更随着剧情的推展而日趋圆熟。例如第十九回,猪八戒刚加入取经团队时,常常嚷着要散伙,攒着孙悟空回花果山当大王,他自己回高家庄过庄稼生活;几经遇难,到了第三十一回遇上奎木狼,唐僧被变成了虎,猪八戒没奈何,只好去找被唐僧逐离的孙悟空,这回他可不呆不懒,斗心机,激得美猴王自愿出山找奎木狼算帐;到后来,八戒居然会跟孙悟空认错说:哥啊,我错了,师兄弟之间原该同心的。唐僧从一开始畏惧孙悟空,常常看不得他随意打杀,屡屡驱赶,到最后,只说:都听悟空的。
《西游记》还善于运用对话形式,使得故事主角活灵活现,故事情节的铺陈与开展更是自然生姿,意趣盎然。例如第六十五回在雷音寺遇妖,孙悟空搬来天兵天将助阵,救出了唐僧、八戒、悟净、龙马,回头去找行李。一见到行李,孙悟空一高兴,抬了就走,孰料扁担绳子没绑好,东西掉到楼板上,惊动了妖怪,引来双方一阵厮杀,猪八戒一看到悟空出现,劈头便问:行李如何?孙悟空气道:老孙性命几乎难免,却便说什么行李!沙悟净拿着宝杖:且休叙话,快去打妖精也!此外,大量民间俚语、谚语的运用,也使得《西游记》有丰厚的生命气息以及地方色彩,例如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五、精彩章节分析
孙悟空大闹天宫(第三至七回)故事浅析
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相当重要的主题故事,由此可见孙悟空之神通广大,亦可如张静二先生在《西游记人物研究》中所说,将《西游记》视为一部人格塑造小说(:62),则这段故事正可观察孙悟空初期的人格发展,并为之后的取经主题作好准备。
1.人王、龙宫、地府到天宫
孙悟空从须菩提祖师处修道归花果山后,若安分与自家猴子猴孙玩耍度日,则未必会引起日后被镇压五百年的祸端。然而一旦心生疑虑,担忧自己在花果山安营下寨或惊动人王,或有禽王、兽王,认此犯头,说我们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第三回),便衍生出大闹傲来国、东海龙宫的情节来。人间的傲来国不必说,被抢走兵器毫无招架之力;而四海龙王也慑于悟空的神威,只能献出兵器、披挂来打发他。夸张的是,即使后来岁数已尽、被勾走了魂魄,孙悟空竟也能一路打出幽冥界!明明阳寿该终,他一阵撒泼发狠,不仅涂消了自己在生死簿上的纪录,连带讲义气地将一干猴属也一并消了名。死而复生后,在花果山每日聚乐,却没想到此类诸般行为种下了祸因:终于惊动了天庭。
在这里,读者看见了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他表现高傲,却也具备相当的实力,所以人间、龙宫、冥府,没有一处难得倒他。特别是打出冥府的行为,这单凭一己之力冲破生死的表现,实现了多少芸芸众生苦求不得的希望?所以,孙悟空成为一种相当完美的象征:自由、叛逆、高傲、力量、义气与任性不拘。因此,即使天庭终于注意到孙悟空所具的威胁性,却也不敢直以强硬镇压,而是以小官诱安的方式来降服他。这种少年期血气方刚的性格特征,若与成书时代结合参看,或亦可如胡光舟先生在《吴承恩和西游记》一书所言,是一种反封建正统、反皇权尊严的反抗思想和叛逆性格(:86)。然而讽刺的是,一开始悟空只是单纯居安思危地希望巩固花果山、维护猴群的聚乐生活而已,并没有加强兵力、大肆侵扰之意,但他出于自保擅闯龙宫、大闹地府的行为,却才真正为花果山带来了日后的灾难。
2.官封弼马、名注齐天
孙悟空在天庭的表现,正可充分看出他是如何地任性、不畏权威,又天真易受骗。他欢欢喜喜随太白金星来到天门,被众天丁一挡,便使气索性不想进去,还是被金星扯进去的;面见玉帝时不行大礼,顶多只唱个大喏,让一班仙卿大惊失色;发现弼马温只是不入流的小官,一生气就径自下界回家;回花果山后打败来讨伐的天兵天将,定要个齐天大圣的封号,甚至到最后,还跟佛祖说皇帝轮流作,明年到我家(第七回),要玉皇大帝让出宝座!看孙悟空多么任性使气,不服管教,但一开始担任弼马温时,他却也是开开心心认真工作,昼夜不睡豢养马匹,那些天马见了他,抿耳攒蹄,到养得肉肥膘满(第四回);后来玉帝应太白金星之请,给了孙悟空一个齐天大圣的虚位,他也是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第四回)。由此看来,孙悟空再怎么厉害,竟然也逃不过一个名字!即使生来神通广大、自由随性,但一为名字蒙心,就被限制、束缚。
并且,即使名声再好听,本性难改,终究还是惹出祸来。玉帝原本担心齐天大圣日日在天庭中闲游,滋生事端,遂派给他一看管蟠桃园的闲差,却竟成为日后天庭灾祸的导火线。孙悟空一时嘴馋偷吃了蟠桃、破坏了王母娘娘的盛会,又酒醉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自知理亏逃下了天界,回到猴子猴孙身边,竟然又回头偷走仙酒,与众猴在洞中开仙酒会!这段过程,将孙悟空的任性妄为、聪明巧计描写得淋漓尽致,好似任意胡闹、闯了大祸的顽童。不过,这顽童竟也还是讲义气的,懂得好东西要与好朋友分享,同时更是诚实的,面对九曜星的兴师问罪,一一招认,回以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第五回)。不会推罪诿过,但也不摇尾乞怜,那汝奈我何的傲气,又活生生呈现眼前。
3.无穷变化、难敌佛法无边
最后与诸天众神的争战,充分表现出孙悟空无惧、强大的一面,而这一大段争斗的过程,也讽刺地应了孙悟空自己一开始在第三回中操兵造反、兴师来相杀的谶言。在与众神争斗的过程中,与二郎神一战相当精采,他们变化追逐的一段相当引人入胜,不论孙悟空变成法天象地的模样、麻雀儿、大鹚老等,二郎神也都能变身成为法天象地的模样、饿鹰儿、大海鹤等来制敌。直到最后孙悟空便做花鸨,二郎神嫌其变得淫贱,才不变身而直以弹弓击之。后来孙悟空又变成一座土地庙,甚至变成二郎神的模样,二郎神还是能一一识破,但无论二郎神多厉害,还是无法轻易得胜,最后得太上老君、随身狗儿的帮助,才终于成功。
即使如此,众神仍然束手无策,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炉子里炼了四十九日,竟也毫发无损,反而练成了火眼金睛,又回天宫大闹!直到最后,请来了西天佛祖,孙悟空才终于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在这段大闹天宫的过程里,可以看见孙悟空不断在各种因缘际会下累积、增强自己的实力,正好为之后西天取经的路途作了准备;最后,他恃强逞能、任性妄为的少年叛逆时期也终于受到压制,在五行山下静待新的生命历程的开始。
六、推荐大学生阅读的原因
《西游记》,令人喷饭,拍案,倾绝!
初读《西游记》,着迷于活泼灵动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这只天生自然石迸的美猴王,以他单纯直接的意态,操弄着巧妙的七十二变化,一根毫毛化身千千万万,下扰龙宫、上闹天宫,撒泼无赖,教人好气又好笑。
且看他,在灵霄殿见了玉帝,也只唱个喏,自称老孙,也不拜伏,也不参见,吓得众仙们大惊失色。掌管蟠桃园,耐不住偷吃尝新,躲在树上专捡熟透的大桃吃;闻说有蟠桃会,就想知道自己有没有参一脚,急急忙胡闯,见了酿造的美酒琼浆,又忍不住使法偷喝。与如来佛打赌,要做天宫上帝,却在如来佛的手指上题字尿尿……。真真是个不服管教、野然意趣的泼猴!
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好不容易受观音点化,保护西天取经的唐三藏,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地,这才心猿归正,(眼耳鼻舌身意)六贼无?。
但他仍不改幽默顽皮的本性,或变做蜜蜂,或变做虱子,或变做蟭蟟虫,或变做促织……,时而为打探消息,时而捉弄八戒。在车迟国与道士斗法隔板猜物,偏生将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变成什么破烂流丢一口钟。观音院火起,他不与人灭火,反而站在屋顶上助风,将一干精舍烧得个精光。为伏金角、银角大王,先去寻他们的母亲,为了待会入洞需参拜,而在洞前却啼啼哭哭,为了拜仁一拜而难受……。
展书阅读,一颗心便牵牵悠悠地挂着这高来高去、超越世俗之外的大圣。
再读《西游记》,却多了一点对于人自身的同情与了解。
猪八戒肥胖粗夯,心里恋恋着有家千般好,修行处处苦;总是被孙悟空捉弄,耍得团团转,偶尔得到机会,便攒促着唐僧念念紧箍咒,勒勒孙猴子的脑袋,逗逗乐子。但在第三十八回里,作者说他:
那呆子是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情打鼾。(页)
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八戒辛勤的同情。
寻常皆以为唐僧护短,谁知,八戒竟能明白和体会唐僧身体上的负累?在取经历练逼近生理极限的时候,适时喊停休息。不仅调节了唐僧行旅的步履,也调节了故事的节奏,开启了每回的经历苦辛。
而唐僧,一遇遭难,每每跌马,吓得魂飞魄散;平日里,只常听他说肚子饿了要化斋,天色晚了要安歇,似乎懦弱无能,百无一用。
一回,唐僧又要觅处安歇,悟空道:
师父说话差了。山家人餐风宿水,卧月眠霜,随处是家。又问那里安歇,何也?猪八戒道:哥呵,你可知道你走路轻省,那里管别人累赘?自过了流沙河,这一向爬山过岭,身挑着重担,老大难挨也!须是寻个人家,一则化些茶饭,二则养精神,才是个道理。(第二十三回,页)
又一回,唐僧说我肚饥怎行(第二十七回,页)。在通天河,金鱼怪为擒唐僧,夜半三更下了满天大雪,八戒咳嗽发抖睡不着,只管叫着:师兄,冷呵!悟空回他说:出家人寒暑不侵,怎么怕冷?唐三藏赶紧说:徒弟,果然冷。待得起身看到白茫茫一片,孙悟空才能理解为什么八戒和唐僧都喊冷。
想那唐三藏,不过是个凡胎肉骨,会冷会饿会累,只因为《西游记》中的满天神佛变化,让人忘却了他只是个平凡人。记得唐僧在车迟国陈家庄说:
悟空,此处比那山凹河边,却是不同。在人间屋檐下,可以遮得冷露,放心稳睡。(第四十七回,页)
这艰难的行路中,唐僧靠的是他坚强的意志力和求经的决心,要经过脱壳扒皮的种种考验和生命转化,层层深化和清净,而不是膂力劲腿或神兵利器,也唯有依靠如此,取经一途,才能慢慢推进。
在唐僧、悟空和八戒之间,显示出了世间和出世之间的调和……。
读《西游记》,可以让人驰骋在想象的国度,有撒泼耍赖的顽皮泼猴、安稳行履的自在观音、绵延无绝的火焰山、喝水胎动的西梁女国……。而这其中,有体贴温厚的人情,也有智性的了悟、理想的坚持和情义的范模,更有着对人世间共性、粗鄙夯笨的同情和了解。
西行取经的路,正常……
七、阅读西游记的几种方法
阅读西游记的几种方法 唐僧这一路上,究竟从马背上吓得摔下来几次?孙悟空这一路上,怎么也老爱叫那些山神啊、土地啊,伸出孤拐来让他打着泄愤?还有,原来观世音菩萨也是会发火的!竟然气到把个杨柳净瓶扔进海里,却还有个专责的海龟帮他捡回来……这些,都是我于童年看儿童版《西游记》时,从未体验过的有趣经历!
孩提时读过《西游记》,知道孙悟空厉害、猪八戒贪吃贪色,也记得芭蕉扇、牛魔王、红孩儿,就觉得自己应该已经算是读过这本书了。后来又看过几个电视剧版的《西游记》,虽然没有全部看完,情节到底怎么搬演也已经想不起来,却总固执认为还是杨怀民演的唐僧最帅、最耐看……现在年轻的一代也许不知道他是谁了吧?想当年他可是歌仔戏的当红小生呢!从这些二手、三手的经验中,幼年的我得到了对《西游记》故事和人物的最初印象,竟然也觉得这样就够了。谁知许多年后,却在图书馆里赫然发现一部比我当初读的要厚三倍的《西游记》!这是怎么回事?
捧出来细读,又令人慨叹、又令人大笑、又令人寻思。长大后的我,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曾经觉得《西游记》就是一部善恶分明的故事,那些妖怪活该给悟空打死;曾经觉得唐三藏就是个圣僧,他应该是英俊潇洒、英明睿智又正正经经;曾经觉得神佛就是神佛,他们应该是无贪无欲的;也曾经觉得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五指山下是罪有应得,命中注定该陪唐僧走上取经之路。现在呢?却觉得妖怪也有可爱之处,而神佛的私心好像有时也跟人没两样,至于那悟空究竟做了啥烧杀掳掠的大恶事,要惊动整个天庭甚至西天佛祖来缉拿他?我看不出来。更别提那唐三藏了!完全就是幻灭……
如今,终于可以抛开过去那些二手、三手的刻板印象,能够以一己之力去理解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感觉每个字带来的震撼力量。兴致一来,左翻右检,哪条路行不得也?
若是心情不好,可以先捡书中有趣的部分来让自己大笑三回!第二十六回里,猪八戒怎样撮弄福、禄、寿三星?一会儿嘲笑他三个是奴才(因添福、添禄、添寿之名),又缠着福星要果子吃,乱翻人家的衣袖衣袋,却说这叫番番(翻)是福,光看那一大段猪八戒转来转去逗弄神仙,心情就好了起来。而唐僧师徒间的互动也有不少令人发噱之处。如第十五回里,龙吃掉了唐僧的凡马,唐僧忍不住哭将起来;悟空耐不住暴躁,竟然叫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欲自去打怪寻马,又被唐僧一把扯住。原来师父害怕悟空走了后妖怪又来,万一人马两失,该如何是好?悟空听这话更加暴跳了,竟然说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看这两人拉拉扯扯,听其言、想起景,实是又可笑、又可叹!
再来,平心静气地读,小说中丰富的神佛、魔怪,再加上唐僧师徒四人,其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成就自然可观。观察故事里如何描写这些角色,也是一趟百玩不厌的精神之旅。如玉帝、西王母、西天佛祖、观音菩萨等等,这些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神祇,他们在小说里表现出的性格、特质,却往往和现实信仰中的形象有些许落差。因此,我们会看见观世音菩萨大动肝火、摔砸净瓶;看见各路山神、土地不仅无法保护善良百姓,还常常落得给当地大妖巡更、打杂的落魄下场。而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故事段落,但所谓的大闹,怎么看都只不过是小孩子贪吃、好玩的举动,就是做得过分了点儿。
寻思这些神、佛大举围剿的激烈反应,他们所要保护、维持的秩序究竟是什么?至于那仙桃、金丹,毕竟也都是身外之物,若他们真成仙超脱,对这些物品的执念也未免太深。于是,从人物描写、故事情节中发现矛盾、特异之处,再从中思考为什么,慢慢地,也就会发现作者似乎意有所指啊!
这样一来,故事就不再只是单纯的故事,它会拥有许多寓意、象征、讽刺和影射,读者进行至此,对作品的理解也就能更深入。所以,从玉帝天庭、西方佛祖两大系神仙神力之高下,与孙悟空对虎力、鹿力、羊力三个道士的争斗来看,《西游记》对佛教与道教的看法就相当值得深思;而小说中对天庭、地府、龙宫等神职阴司运作状况的描写,也很难不让人想到凡间朝廷、政治的社会现实。再进一步,就忍不住想翻检历史资料,好了解《西游记》成书时代背景与社会状况,想追溯《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根源和演化,也想查考一下其他的神仙信仰与传说……最后,所有一切便会织成一张罗天大网,每根经络都指向不同的方向和领域,但又彼此牵连。这是读小说最极致的痛快!然而,却不是每部小说都能做到这样境界,经典之所以是经典,自有其不败之处。《西游记》,好好静心读它一遍,即便被罗天大网缠身,自也心情愉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