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过,又要开始沉迷工作无法自拔,你们开不开心、高不高兴?正直如Sir,才不喜欢过年那种吃喝嫖赌、醉生梦死的生活呢。工作使Sir快乐,工作使Sir充实。话说回来,Sir过年期间确实挖到一部好片,当时一眼看到就被吸引。就是它:航拍中国央视出品的大型航拍纪录片,以上帝视角俯瞰中国,涉及全国各个省份,共34集,单集50分钟。目前已播4集,分别是海南、陕西、新疆、黑龙江。豆瓣评分9.2。为啥这么高?这个字够了,美。

冯唐:放假就出国的人请看看中国有多美

子微: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先看呈现出来的效果。新疆的雪山冰川。从上空看极像树叶脉络的沙漠。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在这个角度,竟也如胴体般光洁。当然还有,海南碧玉的大洲岛。陕西鬼斧神工的华山之巅。就问一句,美不美?在Sir看来,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意义在于:给你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角,看中国。首先,全程航拍,让你跳出人类的狭窄视野,打开上帝之眼,从空中领略华夏大地的风采。就问谁从这个角度看过新疆的八卦城(终于知道为什么叫八卦城吧)。其次,《航拍中国》提高观众的姿势水平。要承认,虽然大家都是中国人,但绝大部分人由于生活的局限性,只熟知自己待的那一块地方。而中国辽阔的领土上,孕育了太多我们未见过的奇观。以陕西省为例。秦岭,从东到西跨度超过公里,比欧洲最大的山脉——阿尔卑斯山——还要长三分之一。以它为界,陕西被分为三部分,秦岭以南称为陕南,一派江南景象,秦岭北侧分为关中和陕北。常说的“八百里秦川”就是指关中地区。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北方的冷空气不容易翻越它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也不易北上,中国因此有了南方和北方之分。而在这个神奇的地方,有一种独特的物种,熊猫,棕色的。全球仅发现5只,都生活在秦岭山区,目前仅存1只。而陕西的珍稀物种不只棕色熊猫,还有朱鹮。朱鹮就厉害了,诞生在至少六千万年前,但在上世纪60年代数量陡降,一度被宣告灭绝。70年代前中国曾建立考察队,全国寻找朱鹮,历时三年,行程超过5万公里,结果仅发现3根羽毛……最终还是在陕西发现仅存的7只朱鹮,现在已经繁衍到了多只。目前野生朱鹮生存的国家,有且只有中国。陕西还有个不得不说的奇观“泾渭分明”。成语嘛,读书多的毒友们肯定知道啥意思。这个成语正来自于陕西西安的自然景观: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北郊交汇,因为季节的不同,泾河的水时清时浊。一到冬季枯水期泾河水变清,泾渭两河交汇便会呈现清晰的界限。这就是“泾渭分明”的由来。不止陕西省,海南省南海有种奇观叫蓝洞,被人称为大海的瞳孔。蓝洞形成于亿万年前,冰川融化后,海水灌满了曾经的溶洞,形成蓝色深渊。三沙市永乐群岛的永乐蓝洞,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深海洋溶洞,深度超过米。新疆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省份,奇观异景更是数不胜数。高山雪原,草甸绿地,北境的沙漠魔鬼城,沙漠里的绿荫葡萄沟。还有火焰山,就跟《西游记》里描写的一样酷热。当然,不仅仅有自然景观,人文历史也被注入片中。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西安。西安,秦汉隋唐十三朝等都曾在此建都,它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秦朝的兵马俑、长城、始皇陵,唐代的大明宫、大雁塔、乾陵(武则天墓)等等。在朝代的更迭中,新的东西不断地在西安生长出来,但旧的东西也没有被磨灭。空中看西安,你依然能感受到历史带给这座城市的厚重。看得出来,央视这部纪录片花了心思。《航拍中国》第一季,拍摄耗时一年,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而纯航拍形式给拍摄带来了许多难度。要航拍出漂亮的视觉效果,首先,环境得好。这意味着,至少要找个没雾霾的天气,至少拍景观时不能有太多人流。否则就会是这样。上:雾霾天西安的钟楼下:《航拍中国》里的钟楼或者这样。其次,利用直升飞机拍还得考虑空域管制,需要得到飞行管制部门的批准才行。等待是家常便饭。拍摄“大西洋最后一粒眼泪”——新疆赛里木湖的时候,等了6天,就为等一个天气适宜、空管允许的拍摄点。最终拍到了满意效果,看看这在米高空拍出来的美景。拍摄新疆开都河“九个太阳”,也得找准最佳观赏点,静静等待。开都河九曲十八弯,全长多公里,拥有弯道1万多处,等到日落时分,透过河水倒影能同时看到9个太阳。当然,《航拍中国》并非完美无瑕,如果将其与BBC顶级纪录片相比,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整体文案,都不乏瑕疵。一个花里胡哨的片头,就拉低了正片不少水准。但正视这种不足的同时,我们也该欣喜,它确实以全景式的宏观,让我们看到祖国无法复制的壮美与丰富。山川高原,江河湖泊,沙漠冰川,飞禽走兽……现代都市,厚重古城,秀美江南,辽阔中原……还有在这片土地上努力、奋斗的人们……这种壮美与丰富一旦看过,你将无法忘记。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万平方公里的领海,值得我们好好探索,更需要我们好好珍惜。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想看的,去央视影音或B站编辑助理:想找个人养的柳飘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