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土地公
烈日悬空,残云挂日,孤鸿穿云,悠悠唳鸣。苍凉光景下,师徒四人历经夏月炎天,又值三秋霜景,最终停滞于前方的火焰山。
热气逼人,寸草不生,此山为第四十七难。然而,此难背后的渊源却并非书中描述的那般简单,其中火焰山的来历便足以令人揣测。
真真假假难看透《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师徒四人为理清火焰山酷热之故,寻至土地公。只见土地公两道寿眉遮碧眼,一张哈口露金牙,身着一袭黄红相间的布衣,其衣着似那佛门袈裟,然行径却又不像僧人。
面对孙悟空的询问,土地公仅仅回复:“敝地唤做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见唐僧欲有绕路之思,土地公又道,“若过得山,就是铜脑盖,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吓得唐僧大惊失色,不敢作问。
那么究竟是什么缘由才造成了这座火焰山的形成呢?
《火焰山》
据土地公后来所述,“此间本来没有火焰山,都是因为大圣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被老君安于八卦炉内。”
言此,土地公察孙悟空颜色,见其略有怀疑,放缓语调道,“煅炼之后开鼎,被蹬倒丹炉,落了几个砖来,内有余火,到此处化为火焰山。”土地公言罢,孙悟空的反应却是“半信不信”,这足够耐人寻味。
孙悟空虽行事大大咧咧,但向来坦诚,不逃避责任,凡是已行之事必定矢口承认,而不是这般情景。
当我们从《西游记》的第七回中抽丝剥茧便可知道,是土地公欺骗了孙悟空等人。
孙悟空被困八卦炉
孙悟空困于八卦炉之中,遭受文武火的灼烧,却并非如太上老君所说一般的成为灰烬,反而练就了火眼金睛。
那为何反倒是几块炉砖形成的火山便能使得孙悟空难以度过,此为土地公的话语漏洞之一。
书中这般描述孙悟空逃脱八卦炉的情景,“跳出丹炉,唿喇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八卦炉仅仅是被孙悟空蹬倒在地,竟会落下了几块砖。这般脆弱的八卦炉为何孙悟空不能从内部直接将其打穿,而是等待老君开炉才趁机跳出升天。
除此之外,太上老君的道府乃处于三十三重天,几块砖落下也只可能落于下一重天,而不是直接落到了破开这几十重天落入凡间。倘若天庭真就没有掉落防护,那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一片狼藉的天庭便可顷刻将凡间化作地狱。此为其二。
光是以上两点,便已经得知土地公的所说实为谎话,也是孙悟空正急于度过火焰山,才不多计较。
那么问题接踵而至,既然不是孙悟空打翻的八卦炉,那为何土地公要说谎呢?
土地公欺骗孙悟空
孙悟空为取经,土地为芭蕉,同途殊归据土地公所说,他本是兜率宫守炉的道人,当被老君责怪,降下此间,就做了火焰山土地,因此他必定听令于太上老君。
而太上老君之所以要土地公这般说法,便是想要借助孙孙悟空制服那铁扇公主手中的芭蕉扇。
这个计谋早就于“五百年”前,太上老君便已设下。当孙孙悟空逃出八卦炉时,老君想要赶上抓一把,却被他一推,推了个倒栽葱。
堂堂三清之首,与如来地位并驱的太上老君竟然会犯下如此错误,实在是有辱声名,但若是故意放走那孙悟空,便是逻辑自洽。
齐天大圣桀骜不驯,不受束缚,此为佛教之大敌。作为道教之首的太上老君自然与佛教不为一心,因此就想要将祸水动引,利用孙悟空来一探佛教实力。
太上老君与孙悟空
见到如来最终轻描淡写的降伏了孙悟空,心慌的老君只觉难以抗衡。偶尔听闻那铁扇公主中有一芭蕉扇,是混沌开辟以来,于昆仑山产成的一个灵宝,因为取于太阳之精叶,所能够灭绝世间火种。
而老君曾施展过文武火和三昧真火,因此深知若是让这芭蕉扇落于佛门僧人手中,必将折损两火之威。
太上老君便借孙悟空大闹天宫之举,将一守炉道人贬下凡间,打探那火焰山的情况,避免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被人夺去,甚至必要时候将扇子毁掉。
也正是这般缘由,土地公才会在孙悟空询问如何度过火焰山时,才推出“铁扇仙”的扇子能够灭火一说,意图让孙悟空夺来芭蕉扇。
至于为何老君不直接派人夺取芭蕉扇,自然是因为忌讳他人得知这件事情,有损道教之名,彰显佛门威风。
但守炉道人毕竟是老君亲自派下凡间的,虽然没有通天的法力,但却足够狡诈。
孙悟空借芭蕉扇
孙悟空在土地公的请报下,前往铁扇公主处,随后略施小计,借得芭蕉扇。可惜“那火光越扇越着”,孙悟空才恍然大悟是为假扇。
见到此情此景的土地公现出真身,躬身微笑道:“若还要借真蕉扇,须是寻求牛魔王。”同时,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加混乱,来混淆世人,他还讲诉出了牛魔王、铁扇公主以及玉面公主的爱恨纠葛,把牛魔王和玉面公主也扯进这场芭蕉扇之争。
最终,在土地公呼叫天庭众将下,玉面狐狸落得身消道陨,牛魔王皈依佛门,孤身一人的铁扇公主只能乖乖地将芭蕉扇借给孙悟空,让他连扇四十九扇,绝了山火。
待到雨过天晴,铁扇公主接过扇子,向众圣道谢,便隐名修行去了。曾经言下“三者赦我归天,回缴老君法旨”的土地公在对孙悟空表达感激之余,却是说“小神居此苟安,拯救这方生民”。
冠冕堂皇的理由下,想必土地公最终的结局依旧是继续看守那修身养命的铁扇公主。既然已经知道了此扇可以灭去这火熊熊的八百里火焰,为了保证老君的真火之威,那必定不可能放任她肆意修行。
孙悟空借芭蕉扇
然而这场火焰山劫难中,四大金刚都已现身,佛门势必知晓那芭蕉扇之威。
从那《西游记》第六十一回中所诉,“铁扇公主得了正果,在经藏中万古流名”,便可得知铁扇公主已经在佛教中留名,其芭蕉扇自然落于那佛门之中,而太上老君长达“五百年”的计谋最终宣告破灭。
炉砖非罪魁,人心为祸首火焰山一事兜兜转转,最终的真相已然流逝于岁月之中,世人只会记得此难由孙孙悟空而起,又由他而结束。
劫难已经跨过大半的孙悟空早已知晓这世间不只有对与错两种结果,因此他没有计较老君利用他,没有在意土地公的欺骗,没有惊叹天庭众将的出现,也没有对铁扇公主斩尽杀绝。他只是兢兢业业的完成着西天取经之行,不掺杂着一丝野性。
太上老君为了试探佛教,放走孙悟空,如今也必将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将孙悟空卷入其中,虽是道教三清,但终究逃不过一句,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已然诞生佛性的孙悟空只能叹息这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而如今的时代又是何其相似,有多少人为了捍卫那高高在上的地位,无恶不作;有多少人为了是非对错,争得头破血流;有多少人为了蝇头小利,背弃道德伦理;有多少人为了饱食暖衣,作践自己。时代虽在更新,但为人行事始终如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