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这些文学著作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史上,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四大名著之中,《西游记》尤为突出,这部书根据大唐玄奘去往印度取经的真实史料为故事主线,通过丰富的神话想象,构思出的一部旷世奇书。这部书流传千年,经久不衰,备受广大读者喜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影视剧开始兴起,《西游记》的故事,成为最早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名著。从此之后,《西游记》里的故事,成了几代人的记忆。剧中精彩片段,深深留在国人的脑海里。
众所周知,《西游记》里的故事纯属虚构,都是编撰出来的神话想象。但剧中师徒四人,过火焰山,却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尽管铁扇公主手里的芭蕉扇,纯属虚构,而火焰山,却是千百年来真实的存在。自然情况下,为何会形成“火焰山”,其中到底隐藏怎么什么玄妙呢?
一、地理位置,造成缺水情况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属于宇宙天体中的一颗星星,百分之七十的面积被海洋覆盖,而胜于的其他陆地,便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而根据地球的经纬度情况,把这些陆地划分成了多个板块。地球上不同地理位置,也相对应着不同气候。差异的地理位置,其自然环境风格迥异。从自然学科上,降雨量是衡量不同气候,以及不同地理位置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西游记》里提到的“火焰山”,位于今天我国新疆地区。处于亚洲大陆,高纬度地区。这里身处亚洲内陆,远离海洋,属于大陆季风气候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这一地区常年缺少雨水,从而形成了干旱的情况。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便是一年。地球公转,形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年夏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也是我国一年中最热的季节。而地处新疆的“火焰山”,在夏季,也处于太阳直射的范围。这一时期,也是新疆“火焰山”,最为炎热日子。
二,地质条件,不利植物生长
人类生存的地球表面,有几大陆地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漫长的活动中,不停变化,相互碰撞,所以形成了地球上,高山,湖泊,丘陵,沙漠等等不同地貌特征。地球表面陆地板块的碰撞,也是地球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情况。
而新疆“火焰山”地区,在地球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沙漠及黄土丘陵地貌。这种地质情况下,植物不易生长。所以在“火焰山”地区,方圆百公里内,很难看到绿色植物。
地质原因,加上雨水气候因素,造成了这一地区,缺少植物,放眼望去,都是被太阳晒得干裂,发红的黄土。
水是植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而新疆“火焰山”地区恰恰缺少雨水,并且地质情况也较差,所以植物难以生长。从物理科学上来看,水以及地表的植被,有着极大的吸热能力。
太阳直射到地表后,水分蒸发可以吸收热量,而地表植物,能有效地吸收热量,从而调节环境气温。新疆“火焰山”地区,由于各种综合因素,缺水,缺植物。所以造成了地表热量无法快速散失的情况。
每到夏季,这里环境最高温度可达五十度,而地表温度几乎最高时能达到七十度。
想必古人创作《西游记》时,已经了解到“火焰山”地区的极度酷热的情况。所以在文学著作中,加入了过“火焰山”的情节,这不仅给文学创作增光添色,也通过艺术形式,能让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