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聊汽车知识#
几乎每年夏天都会看到网友提出这个问题,恰巧近日车子压到钉子去补胎的时候也遇到了相同问题,店家建议给轮胎充氮气以避免高温造成爆胎,并以修补后轮胎强度会降低为由“恐吓”。
这种说法可信吗?
毫无疑问这又是一个汽车圈里“流言”,当然轮胎店的商家不见得都是“明知而为之”,就像是去补胎的店家老板很明显是个善良热情的小伙子;其所谓的修补后的轮胎结构强度会下降,这是正确的说法,但与使用氮气还是普通压缩空气并无关系。因为氮气并不“懒惰”,空气也并不“亢奋”,所谓的氮气是惰性气体的说法是错误的,咱们先来看一张元素周期表。
最右侧一栏均为惰性气体,由上至下分别为「氦氖氩氪氙氡」。
惰性气体的标准是外层电子数为8个,氮气则为;也就是说氮气(N2)并不是惰性气体,反而是空气中含有微量的惰性气体。
氧气21%氮气78%二氧化碳0.03%氢等物质0.97%其中涵盖氦氖氩氪氙氡这就是氮气和空气的关系,说白了用正常的空气压缩后充入轮胎,其主要成分就是氮气;此时往往会有人说氮气的“膨胀系数”如何如何,然而气体是没有膨胀系数的概念的,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成正比,与压强呈反比——温度越高体积越大,压力越大体积越小,可以这样理解。
氧气为32g/1mol,氮气为28g/1mol,在压力和温度相同的前提下,不能否认两者的质量会存在差异,然而体积的比值却是1:1;充入轮胎内的空气不论是空气还是氮气,体积都是相同的,区别只是质量的细微差异而已。总而言之,充氮气和充空气对于胎压的变化没有影响。
实测数据与理论分析相符
曾经按照对角线的方式分别给四个车轮充氮气和空气,充氮气的轮胎温度和胎压,与充空气的轮胎温度和胎压上涨的标准基本相同;而且存在氮气车轮可能更高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充氮气确实没有意义,不过关于轮胎温度和胎压升高的极限,可能很多新手司机还是不了解的,这个知识点有必要了解一下。
静态时的轮胎温度与路面温度相当,会比气温略高一些;比如在夏季时的气温可能是40℃,但是路面温度可以达到60-90℃,这与铺装路面的类型和光照时长有关系。测试统计的最高路面温度是火焰山的数据,极限超过90℃;普通沥青路面或商砼路面也能达到60℃左右,在几乎恒温的地库则会在20-30℃之间,轮胎温度就会在这个范围内波动,这是静态标准哦。
行驶中的轮胎会与地面高频率的摩擦,摩擦生热是自然现象,所以行驶中的温度还会升高;但是不用担心轮胎的可靠性,因为轮胎的合成橡胶往往都是超过℃才会软化,结构强度也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普通光照时长其实也比较短,即便是露天停放的轮胎温度也只是五六十度,行驶中可以升高到70-90℃;大部分家用代步汽车都是短途通勤,地库停放车辆的温度平均25℃左右,正常行驶10公里左右,上升的程度会达到10-20℃,这会让胎压升高多少呢?
经验总结的标准大约是「5-10℃/0.1bar」,也就是日常代步的短途通行不会有什么影响,标注胎压以2.5bar为参考,升高的极限也不过是2.65bar左右;长途驾驶温度的升高程度比较大,实车连续行驶50~公里、升高0.2~0.3bar,连续行驶~公里,最终会稳定在0.5-0.6bar,不区分氮气和空气。
轮胎修补后的结构强度会受到多大影响?
撇开氮气和氧气的问题不谈,补过的轮胎可靠性还行吗?
其实并没有什么需要担心,一般还能修补的轮胎都是直径不大的橡胶层的穿刺;橡胶层本身并不能起到绝对的结构加强的效果,汽车使用的是「低压子午线轮胎」,以子午线结构编制的帘子线(帘布层)才是真正的结构加强层。区别只是胎冠还有带束层和钢丝层的加固,侧壁之后帘子线和薄薄的橡胶层。
所以胎冠的穿刺破损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修复用的也是“蘑菇钉”;特点如下,以橡胶钉填充穿孔位置的橡胶孔隙,内部用橡胶贴粘贴紧固。
蘑菇钉首先是“硬挤进破损胎冠穿孔”,也就是由内至外的往外撑,而胎冠的帘线层与其他结构又会往内部挤压,两者的相互作用就能相当程度的防止泄气了。内部的橡胶贴以粘合剂贴合周边位置的气密层,黏贴强度很大,只要标准修复就不会漏气了;侧壁不能使用蘑菇钉,只能用橡胶贴,但只要修复后没有漏气也不用担心,毕竟加强的主体还是帘子线。
所以修复后的轮胎即便在夏季也不用担心,充氮气或充空气也没有区别,了解这些就好。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