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这个名字在心里咀嚼几次,恍惚有种遥远的异域色彩。吐鲁番城市不大,和哈密相比却充满了热力。真的是让人热的受不了,居住在北方惯了的我也是很难受。阳光如同白雪纷纷扬扬,被它覆盖的事物都有短小的阴影,那些被阳光照得几乎透明的杨树叶子和葡萄藤叶,无不在提醒我:这里是历史上的高昌古国和葡萄的故乡。
没到吐鲁番之前,我对它印象仅仅停留在高温和葡萄上。其实吐鲁番的气温并非居高不下,当地的民谣就形象地描述了昼夜温差的变化。这座有着火洲之称的城市的气温,如同维族姑娘美丽迷人的身段曲线,始终富于起伏。但它闷热的空气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当地民居的墙壁厚实,窗户通常偏小,白天大多是门窗紧闭,将热气拒之户外,而屋前的长廊上蔓生着葡萄、丝瓜等植物,着力营造出一方绿色荫凉的天地。
吐鲁番在维吾尔语中是低地的意思,名副其实的很低的地了。这里同样也是中国地势最低和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地表最高温度达到过令人咋舌的82摄氏度。你想想吧,这里到底能有多热!一个鸡蛋打到地上直接就会熟了!去过火焰山的人曾夸张地说那里的温度高得令人难以忍受,有的人连鞋底都烫掉了。我入住在火焰山宾馆旁的青年旅舍,这个旅馆由一个传统的维吾尔院落改造而成,创办者是几个本地的年轻人,老板人都很实在,质朴,其中一个有着一张黧黑的脸,在他身上几乎可以想象夏日阳光猛烈的程度了,老板告诉我吐鲁番的治安在新疆算是好的,当地的维族人生活较为富裕,因而社会安定。整个旅舍很大,有点像集中营的味道,但干净舒适,也许实在是太热了的影响,驴友寥寥无几。
夜晚躺在青旅的床上,黑暗中想到我身处的就是旧时的西域古国,不免多少有点令人兴奋!在新疆旅行,因为时差,从早上六点半天亮到晚上十点天黑,白天有效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早晨起床后去街上,大部分的店铺都大门紧闭,偶尔有几家开门的,也还在做着准备工作。离青旅不远有家阿尔曼快餐厅和新疆四十九丸子汤,我喜欢后者洁净的环境和独特的口味,十五元小份,各种汤丸牛肉,外加两个油塔。我坐在角落抽烟,透过丸子汤慢慢升腾的热气注视着过道中来回走动的维族男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