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疆腹地茫茫大漠之中有一座赤石山,东西长达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海拔米左右。火焰山主要由红色砂岩构成,山势曲折,形状怪异。烈日照射之下,红色砂岩焕发出闪亮光彩,如燃烧的巨龙一般,蔚为壮观。
赤石山便是火焰山的故称,为人所熟知则是在《西游记》中的西行路线上途遇火焰山的故事,实则便是参考了维吾尔族关于火焰山的恶龙传说。维吾尔族民间传说记载,在天山深处藏有一只恶龙,无恶不作,还有一个令人发指的癖好,专吃童男童女。当时的王—沙托克布喀拉汗一心想为为民除害,于是便派哈啦和卓前去斩杀恶龙。一番激烈厮杀,恶龙终于不敌,在吐鲁番东北的七角井被哈拉和卓斩杀,恶龙的鲜血也染红了整座山。此后,恶龙再无法作恶,传说也一直流传下来,而被恶龙鲜血所染之山,维吾尔族人也称之为红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火焰山。
火焰山景观
火焰山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是中国最热之地,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7.8℃,地表温度更是可高达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吐鲁番地处新疆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但一年中超过35℃的天数却超过天。年7月13日测得了绝对最高气温49.6℃,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热极”。巨热的气候使得火焰山的降水极为稀少,年平均降水量仅16mm,有时甚至全年无雨,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干极”。
火焰山“金箍棒”温度计
火焰山从属于天山,是天山东部山前的一个小褶皱山,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1.4亿年前山脉雏形形成,并奠定了周边地区的基本地貌格局,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该地跨越了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等几个重要地质年代。而地壳运动中,横向运动所形成的无数褶皱经过岁月洗礼,风吹日晒,逐渐演变成火焰山高低起伏之山势与纵横交错之沟壑。此外,热风对火焰山的形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洗礼,风将火焰山岩石表面的红沙或雕刻成缕缕细小的火苗,或雕刻成借着风威熊熊燃烧的大火,蔚为壮观。火焰山真可谓是沙漠狂风的大手笔啊。
火焰山峡谷风光
高热之因
我国四大名著之《西游记》中第五十九、六十回和六十一回描述到,唐僧师徒四人途经火焰山被火焰山大火所阻,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经典故事,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面纱。
火焰山西游记雕塑
书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称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书中描写固然夸张,却体现出了火焰山高热的特点。
吐鲁番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盛夏时的地表温度高达70度以上,历史最高记录曾达到89℃。人们把鸡蛋随便搁在地上的沙窝里,不一会儿就能烤熟!难怪唐代边塞诗人岑参说:“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之厚,火山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为什么火焰山夏季如此酷热,并在全国保持遥遥领先的高温记录呢?
灼灼烈日下的游客
中学地理中我们学到,吐鲁番属盆地地形,地形闭塞,太阳辐射积聚的热量不易散失,加之深居内陆,暖湿气流难以到达,气候极为干燥,多晴朗天气,云量少,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到达地面的热量也多,地表可蒸发水分少,热量支出少,地温也就比较高。而火焰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部,西北风越过山脉顺坡而下,造成典型的焚风效应,更加加剧了增温作用。
吐鲁番地区游览图
以上种种原因使这里形成名副其实的“火洲”。远眺火焰山,总会感觉到热浪来袭,炙热并伴随着强烈的灼烧感。由于火焰山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充足的阳光,巨大的昼夜温差,使得这里极为适宜瓜果生长,成为我国著名的水果盛产地之一,葡萄、哈密瓜更是远近闻名。
葡萄沟
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火焰山山腹中留下了许多沟谷。这些沟谷风景秀丽、瓜果飘香,葡萄沟就是其中之一。火焰山西段便是葡萄沟,沟两侧为较为陡峭的山地,沟中是湍急的溪流,在长m,宽m的沟谷中,布满了果园和葡萄园。与光秃秃的火焰山形成鲜明对比,这也是火焰山漫天红色中透出的一丝新绿,显得别具生机。沟谷中分布着众多优质品种,其中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最盛,堪称天下最甜。
吐鲁番葡萄沟
世代而居的维吾尔族、回族、汉族等果农,在这里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将香甜可口的瓜果送出大漠,用朴实、真诚的态度,不断谱写着中国人民的拼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