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我们的这次新疆之行还剩三天,已接近尾声。
先贴上团长习哥的《信马游疆》三、四:
再贴上汪大姐的第二首诗:
盛夏七月新疆行,
美景美食配美文,
“同课异构”真精彩,
数风流人物,
请看晋梅人!
今天的行程分三个部分。
先是参观吐鲁番的著名水利工程坎儿井。
车出乌鲁木齐,路两边的绿色慢慢减少,直至完全被灰褐色代替,随之变化的是气温。即使坐在车内也能明显感觉到气温在慢慢升高,车里本一直开着空调,在快到达吐鲁番时,空调似乎不起作用了,大家纷纷喊热。
导游小马说,热就对了。吐鲁番最大的气候特点就是干和热。吐鲁番一年当中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多天,极限温度接近50度。吐鲁番的年降雨量极少,蒸发量却很大,但同时吐鲁番又是著名的瓜果之乡,为解决灌溉问题,天才式的解决方案坎儿井应运而生。
对于坎儿井灌溉工程,清朝的林则徐和左宗棠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有情怀、有能耐的人走到哪,都是那个地方百姓的幸运。
上为坎儿井景区大门,下为坎儿井工程的缩微模型。跟林公合个影。参观坎儿井工程,男士们在讨论坎儿井的原理,讨论坎儿井的引流和开挖原理,是物理老师的强项,毛主任和陶老师当时就争论了起来。然后教数学的王主任也加入了讨论,他讨论的是,在黑乎乎的地下,方向怎样才能保证不偏。果然是百科全书式的人。女士们则专门负责摆拍。
聊发少女情。
习哥居然羞红了脸。
在吐鲁番游览,空气里仿佛都飘着一股甜香味,那是哈密瓜和葡萄的香味。吐鲁番因为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所以瓜果特别香甜。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
参观晾晒葡萄干的晾房,现在知道葡萄干是怎么来的吧?
走出坎儿井景区,我们登车前往离这不远的火焰山。
先来看看天气预报。
再来看看地表实时温度。
看到这个巨大的温度计上的红色液柱么?对应的温度刻度是76度!
火焰山景区其实是没有什么可看的,光秃秃的山丘,单调的颜色,加之温度实在太高,大家在几座雕像前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便纷纷撤离。有人笑言,再不走,人要被晒成葡萄干了!但饶是如此,我回到车上时还是一口气灌下去两瓶矿泉水,狠狠补充了一下身体内被蒸发的水分。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过火焰山的情节虽属虚构,但玄奘当年去印度确实是经过了这里的。遥想唐僧当年,不知是用什么办法克服温度高缺水的困难。
老王,你手放的位置不对!
当然也有勇敢者专门跑到海拔0米线标志处拍照打卡。
火焰山海拔零米线拍照处。
鸡蛋真能被烤熟!
告别火焰山,开始今天的最后一个行程:参观哈萨克族民居。但据导游介绍,这实际上是一个扶贫购物项目。虽然购物之前也有一些参与性节目和歌舞表演,但观赏性和趣味性和图瓦人歌舞表演还是有很大差距。
这个扶贫购物项目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同行的陆昱晨小朋友最可爱,一听说是为了扶贫的,就催着他妈妈赶紧买买买。
今晚仍宿乌鲁木齐建国饭店,因为旅程接近尾声,所以团里越来越显出一种和谐而又热烈的气氛。今天从火焰山回来本来比较早,八点半就到了市区,同行的汪大姐昨晚就已经说好今晚由她请大家吃饭,连饭店都已委托导游小马提前订好了,结果好事多磨,定好吃饭的地方不合适,只好另寻地点。到达新的目的地已是将近11点。
晚餐仍然延续昨晚的新疆特色,而且还增加了烤羊腿和烤羊排。大家继续享受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痛快。
受这种热烈气氛的感染,老王家的小梅再次展示了她宽宏大量、善解人意的一面,破例批准老王喝白酒,大家纷纷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赏。
尤其让人感动的是,老王喝下三两白酒后竟然不用小梅用咳嗽声、眼神、踢脚等方式提醒,就果断不再喝了,而是改喝啤酒。这种高度直觉自律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
要问座中喝下谁最多,还数被团友亲切称为“淘宝”的老陶,团友中他年龄最大,却酒风豪爽,令我们这些年龄比他小的团友敬佩。
吃罢晚餐回到酒店已是凌晨。一夜好睡。明天是此行的最后一站:天山天池。
蔡林秋因为有你,我会继续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