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壹点

-03-:44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   

曾经2次专程驱车前往吐鲁番。却因为路途中突发变故而改变了行程路线。由此,我也曾一度怀疑与吐鲁番的缘分是否不够深?但心底里更多的还是期盼与它的渊源流长。细心而又善解人意的丈夫劝慰道:“有梦想就去追啊,此生不要留下遗憾。”于是,今年的“十一”小长假,在丈夫的支持、协助与参与中,我们一道自驾旅游,再次踏上东行之路。   

10月2日,中午1点正,一切收拾妥当后,我们带上行李箱、装满热水的保温壶从石河子开发区出发。每次出行之前,我会习惯性地查看天气情况,以免早做准备和细致安排。坐在车里,同样喜欢观察窗外的气象与景象。国庆节到来之际,北疆大部分地区的室外温度出现大幅度下降状况。最低温度仅有零上几度。顺应环境的变化,外出的人们纷纷穿上了保暖的秋装。穿过一段市区街道,向东很快进入高速路段。有点儿阴郁的天空中缓缓游移着几坨深灰色的云朵,安静、内敛的模样和神态映衬出秋天的沉稳与厚重。

下午临近4点,到达了昌吉市——我母亲居住的城市。事先没告诉家人此次行程安排,看到我们像是“从天而降”,母亲惊喜得张大了嘴巴,赶紧将我们迎进屋子。一边寒暄问候,一边询问我们可曾吃过午饭。当丈夫拿出精心为我母亲熬制的装满瓶瓶罐罐的养生汤时,母亲激动地一个劲儿地夸赞道:“上次你们带来的营养汤还没喝完呢?又给我送来了这么多。味道真好,我都舍不得一次喝完。”看着老人依恋的神情,我与丈夫悄悄商量到:“今晚就留宿昌吉吧?陪伴母亲待一晚。大不了少游玩一天。”丈夫欣然同意。

10月3日,早上9点,准时启程。车子穿过首府---乌鲁木齐市区,沿京新高速公路继续往东行驶。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想必都是趁着小长假出来旅游的吧!经过乌拉泊、盐湖、达坂城路段时,要通过雅玛里克隧道、白洋河隧道、杏花村1号隧道和达坂城隧道。快到达达坂城岔路口时,路上竖立的标牌上醒目的“歌声中的达坂城”宣传语让我不由提浮想联翩。那首欢快的“达坂城的姑娘”歌曲声仿佛一直萦绕在耳边,余音袅袅。临近中午12点,跟随拥挤、浩荡的车辆进入小草湖服务区。稍作休憩后,赶紧上路。一路向东,拐向吐鲁番方向。

吐鲁番又称“火洲”,位于天山东部的山间盆地。因此,越往东走,明显地感觉到气温越来越高。1点23分,驶入吐鲁番地区高昌路。看到路标上显示离“坎尔井”游览区很近。我们于是跟着提示往前走。很快到达景区,将车停泊在大门前宽敞的停车场内。立刻感受到火热骄阳炙烤地面的热度,接近零上30度的高温与我们的出发地呈现出天壤之别的差异。坐在车内,我和爱人已是大汗淋漓。我一边换上夏装,一边和丈夫打趣道:“真不愧是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地方啊!”。打开车门,迎面扑来一股热浪。快步走进景区门楼内,进入游人聚集的服务中心购票。

售票窗口前放置了一个提示牌,上面标注了新疆境内与吐鲁番相邻五个地区游客可凭身份证享受五折票价优惠。其中就包括石河子。我的心里瞬间有点儿小激动。一是感叹自己的幸运和吐鲁番人民的热情;二是钦佩吐鲁番旅游业灵活、创新的营销方式。走过一段狭窄的石板路,转过拐弯处,已能看到一口敞开的枯井。

走到近处观看,温馨的风险提示与“坎儿井古井口”的文字说明跃升入眼睑。通过检票口后,则是一个宽大的洞口,一个青绿色的石碑屹立在中央。上面雕刻着红色的“坎儿井源”四个大字。沿着洞内坑坑洼洼的石子路向下走,在一处稍显平坦的拐角处乘电梯下到地下室。

眼前慢慢现出隐隐约约的亮光。这是地下50米处的坎儿井地界。正对面的大屏幕上滚动的字幕与画面详细介绍着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和历史意义。石洞顶端悬挂着一个横放的木牌,嵌刻在凹陷处的黑色的“生命之源”几个字让我禁不住肃然起敬。这是古代人因地制宜发掘出的引水系统,将地下水引流至地面,用以灌溉和生活所用。这一创举堪称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表现。说着各种不同口音的游客们也纷纷驻足观望和拍照留影。侧躬着身子,贴着洞边的石壁,顺着洞的走势小心翼翼地行挪动脚步。一个个石头垒砌的两米多高的长方体井沿展现在眼前。伏在石沿上往下看,能够望见亮闪闪的水流。

在地势稍高的洞边上,还有引出的静静流淌的清澈的渠水。几个好动的孩童忍不住伸出小手触摸水池中的一汪清水。看他们欣喜的表情一定是获得了沁入心郫的舒畅和清爽吧!了解和观看完坎儿井的概况和作用后,又乘电梯上到地面。在出口处的摊位上,一本大红塑料封皮包装的《毛主席诗词》吸引了丈夫的目光。看着他爱不释手的样子,我立刻给年轻的摊主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