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描绘哪吒的版本当中,《西游记》里对于他的描述无疑是最具象精彩的。
原文用了最为精妙绝伦的笔墨诗句来形容他:“诚为天上麒麟子,果然烟侠彩凤仙,龙种自然非俗相,妙龄端不类尘凡,身带六般神器械,飞腾变化广无边,今受玉皇金口诏,敕封海会号三坛”。
哪吒出生之时,其左手有个“哪”字,右手则有个“吒”字,因此而得名“哪吒”。他降生才短短三天,就勇敢地下海闯祸,不仅踏碎了龙宫,还捉住蛟龙并将其扒骨抽筋。
当李靖得知此事后,唯恐会留下后患,便打算将其杀掉。哪吒听闻,怒不可遏,将刀提在手中,毅然决然地割肉还母,剔骨还父,仅留下一丝魂魄飘荡到了西方莲台宝座之前。
佛陀见此,心生怜悯,以碧藕为其骨,以荷叶为其衣,并运用起死回生真言使其重获新生。此后,他逐一降服了九十六洞妖王,其神通广大且铁面无情,由此获得了“三天护教恶哪吒”的名号。
当他完成了降妖伏魔的任务后,几度扬言要杀其父李天王,以报那剔骨之仇。李靖无奈之下,只得求助于佛前,如来于是赐予他一座“玲珑如意宝塔”。那塔上层层皆有佛,艳艳光明,自此之后,哪吒便以佛为父,与李靖消释了冤仇。而李靖也因此被称为托塔李天王。李靖无时无刻的手持着这座宝塔,其实这是在防备哪吒,真可谓是人在塔在。
在原文中,哪吒也被称为“恶哪吒前部先锋”,而且他还是《西游记》中出场帮忙最为频繁的神仙之一,热衷于帮助猴哥降妖除魔。
在火焰山一难中,面对与孙悟空激战了百余回合,并施展出本相大招的牛魔王,他笑着对猴哥说道:“大圣误疑,你看我擒他。”说罢,他摇身一变,化作三头六臂,飞身跃到牛魔王背上,取出火轮。牛魔王被烧得张狂咆哮,在与李天王的照妖镜相互配合之下,终于将牛魔王降服。
而猴子对他这位大哥的实力也心知肚明,在开战之前曾质疑地问哪吒:“这厮神通不小,又变作这等身躯,却怎奈何?”换来的是哪吒那充满自信的一笑以及雷霆手段,由此可见,哪吒的能耐绝非一般。
同样是以一出场就大闹龙宫为开端,使得两人身上都具备了相同的特质——敢于与天抗争。如果说孙悟空是石头缝蹦出来,无父无母的“混不吝”,那么哪吒则是出身豪门,后盾坚实的三界第一“反骨仔”。
此后,许多反抗类的小说和影视作品都会将哪吒引入其中,他也成为了天庭的拆迁专业户。
在《西游记》中,哪吒的形象是勇武果敢、嫉恶如仇,是抵御邪魔的少年战神,原文中如此描述道:“秀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咤。”
随着时间的推移,哪吒的形象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他不仅代表着正义和勇气,也象征着对自由的追求和对命运的抗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