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做什么检查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821/6474222.html

说来也算一件有趣的事情,人类最早的烹饪方式应该就是烧烤,至于后来的拌、腌、卤、炒、熘、烧、焖、蒸、烤、煎、炸、炖、煮、煲,烩。多数也离不开火,当然,变化中少了那种直接接触的炙热感觉了。

今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吃生食显然对大脑没有好处,人类之所以不断进化,就是学会用火烤熟食物以后,吃到相对卫生健康的食物,而且容易消化的吸收。而且通过对生熟的对比,生肉显然没有熟肉口感那么丰富。

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家不仅仅满足于烧烤的烹饪方式,才有上面江阳沽酒客提到的各种其他方式。不过烧烤并没有认为这样被彻底打入冷宫。烤来吃食物的方法,今天依然被保留下来,而且成为了一种特色。

其实,在烧烤没有成为商业化流行之前,部分民族的饮食习惯里还有烤肉的爱好。我觉得烤串的流行,在过去三十多年,要感谢陈佩斯,说起来有些牵强,但是我个人的记忆力,正是因为当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烤羊肉串的小品,不久各大城市烤肉串就开始丰富起来。

泸州作为一个吃货云集的城市,这个事情是不会拖后腿的。当年大概是八十年代中后期,泸州烧烤的雏形,或者说是鼻祖烤串开始在泸州诞生。它主要在老城区的文化宫梯子旁和慈善路电影院门口坝子上。当时的价格不贵,当然也不是羊肉,而是猪肉,肥瘦相间的最棒,刷一层油,在木炭上慢慢炙烤,不一会儿就是烟雾缭绕,脂香四溢,撒上辣椒面、葱花,和一些香料,再配着当时的泸菊啤酒在夏天大口撸串,真的快乐似神仙。

这种烤串其实非常单一,后来到今天增加了所谓的排骨、豆腐干和广式香肠。然而这种独有的泸州烧烤味道,并没有成为后来泸州烧烤界的主流,反而让很多人不知道泸州烧烤最初的味道。

泸州烧烤的变革,要从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说起。在那个单一的烤串年代,泸州人还并不知道万物皆可烤的道理。据说来了一个外地人,带给泸州全新的烧烤模式,打开了地方烧烤界的视野。

这个人有人说是自贡人,也有说是其他地方的,他的烧烤技术跟当时的烤串不一样,首先配料完全不同,其实烤的种类更加丰富,泸州人不憨,学习能力很强。虽然外地人不愿意传授,也最终收了一些徒弟。不过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当年,他也没有办法跳出这个怪圈,于是就另谋出路去其他地方了。只可惜,他的绝活“烧丝兔”没有人学会,那个才是当年的一绝。

最早在瓦窑坝,有人开始做烧烤,夜市,据说其烤肥肠小有名气,被叫曹肥肠。后来跟着做得就多了,泸州没有一家独大的说法。各有各的本事。烧烤开始逐步称霸泸州的夜市。

当年主要集中在:蓝田坝、小市、红星小区、南极子、瓦窑坝、飞跃街、仁和路等地方。其实八九十年代,夜市的消费主力军还主要是泸州的超哥超姐们的,当然还有那些特殊职业从业人员。钱好挣,也好花,那个时候。哪有八零后的份啊,他们还是孩子。

两千年后,泸州的夜市格局变化不多,不过知名的烧烤基本成型,比如大曾烧烤、曾三烧烤、胖娃烧烤、火焰山烧烤(这个有好几家)、蓝田眼镜烧烤、然后叙永烧烤、石棉烧烤、西昌盆烤之类的也逐步在泸州占领市场,对了新疆烤肉最近也进来了。你要知道的是,泸州人怀旧得多,爱新的也多,不影响大家发展。

不过除此之外,泸州人还有一种烧烤爱好,就是自己搞,小时候在河坝偷家里腊肉烧烤过的小伙伴请举手。后来去一些农家乐,或者自己带上工具和一家人或者友人去找野外地方来烧烤。

但是今天显然不太容易,为了安全和环保,很多地方不鼓励甚至不允许,我倒是比较赞同。毕竟没有专门的场所,还是不要自己来。

所以,今天我依然觉得,要吃烧烤,南极子那家可能是唯一保留泸州最早的烤串风格的摊子,依然我行我素坚持不变,人家同样生意做了那么多年,味道一吃就晓得跟上面说得完全不一样,这是泸州一种记忆的味道存在。唯一缺憾就是它品种单调,不符合今天烧烤的整体风格。

夜市,好像天生就契合烧烤的气质,直接用火面对各种食材,简单粗暴,也是因为夜市,让泸州烧烤摊,能是见证过本土最多光怪陆离的夜晚故事。

这里有悲欢离合,甚至还有一些血腥的场面。有人哭、有人笑、有人唱、有人跳、还有人输了,还有人跳。他如今依然是属于年轻人的。当然也不乏其他年纪爱好宵夜的人。

总的来说,泸州烧烤的进化史,就是四十年来从单一到繁琐,点缀了夜市的繁华,也增加了一种特有的人间烟火气息。不见得人人都会喜欢,但是它一定会继续保留下去,甚至还有更多丰富的元素进来,正所谓:烧烤代有人才出,各领火辣三五年吧。

最后,请各位老乡来说说你心中感觉泸州最爱的烧烤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