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计:字,2图

阅读预计:4分钟

印度15年|开篇:傻傻的美好憧憬

在电风扇的吹刮下,阿朵昏昏沉沉地度过了在印度的第一个夜晚。第二天醒来,一切都是陌生和新奇。

阿朵甩甩一头的短发,准备以最轻松的心态来迎接自己的新生活。

起床后,她去厨房想整杯开水来喝,这时,正在厨房擦洗的钟点工,立刻很隆重地来摸了一下她的双脚。

这双带着干活水的手,让阿朵的脚面顿时凉了一下,这一下也让阿朵不好意思起来,而且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复杂情感。

仔细打量着看,女生清瘦清瘦的,黝黑黝黑的皮肤,可以清楚地看到面容是细眉大眼,不太称体的旧衣服看得出来钟点工生活的清贫。

虽然阿朵婆婆的家居服也是一半油脂斑点一半印花布来着,但她吆喝钟点工的大嗓门能表现自己的优越感。

这种复杂的情感,也困惑了阿朵很多年,虽然能看到印度社会的等级分明,也有很多爱心公益组织,但改变不了社会庞大50%的平民群体,于是自己就渐渐地也变成了一位旁观者,能帮助到别人的地方很有限。

这位钟点工后来结婚生子,等儿子上到小学的时候,钟点工的老公就回他农村的老家去了,但钟点工却一直坚持留在城里独自带儿子生活。

她就在那种有个街边小棚户的地方住着,每天做5-6户人家的小时工,维持着生活的开支。

钟点工的儿子在公立学校就读,大的支出项目都需要别人给她资助,比如校服,疫情期间网课的手机支出等等。

阿朵自己安顿下来几天后,就想迈出家门,可外面满眼看到的是迥然不同的地方。

从一个生活非常便利的城市,像穿越回到黑白影片的记忆里。公共场所男女界限的分明,草在疯狂乱长的雨季街道,到处脏兮兮、灰蒙蒙,更让这座城市充满着沧桑感。

当时,阿朵家附近还没有大超市,大商场。超市都是两年后才陆陆续续冒出来的。所以,刚来的头一年,阿朵只能尽量尝试各种吃不来的印度食物。

来印度后,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德里办理长期居住签证。

7月份来到像火焰山的新德里,无处可逃的燥热感,也让阿朵印象非常深刻,去外国人签证处探了路后,就只能订个宾馆休息。

德里办理签证的地方,当时路两旁黄土飞扬,也没有见到有身份的人前来,等在这里的人大多像阿富汗难民似的。

阿朵只记得排队等候的屋子里还是有空调的,一排面签官跟银行窗口办业务一样,轮到自己的时候,那个面签官几乎没有问什么问题,手续完善后就说资料会直接寄回加尔各答的外国人管理中心——FRRO。

三个月后,签证最后期限快要到的时候,通知可以去加尔各答外国人管理处的办公室办理一年的居住签证。

第二天坐等文件的时候,阿朵碰到了华人BIGBOSS饭店的老板,一位60年代就出海到这里的中国人。

为了落叶归根的夙愿,他一直保留着中国的护照,来这里和阿朵一样办理一年一次的签证更新。

老人侃侃而谈,30年前这座外国人管理处的主楼,原先就是中国驻加尔各答领事馆的旧址,至今门框和窗户还保留着中国元素的雕花设计。

在等候的好几个小时,用中文聊着无关风雅的闲话,这也算阿朵认识的第一位当地华人。

虽然这位故人现在实现了他落叶归根的夙愿,但当时的谈话就像一颗种子埋在了阿朵的心里,这么多年过去了,阿朵总觉得没有办法让异乡变成故乡,始终觉得自己还想回国生活。

可就在一切都显得无从开展,不知道如何在印度开启新生活的时候,却迎来了加尔各答总领事馆的成立。

东航开通加尔各答和昆明的直航,一切立刻神奇般地让阿朵有了新生活的寄托,成功地加入了当地的一个中文学校。

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馆的设立,当地华人非常欣喜和鼓舞,终于有了被庇护的感觉。

我记得当时开馆和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上天,当地华人餐馆都有开流水席庆祝,就跟办喜宴一样的热闹开心。

阿朵后面见证了中印经贸关系持续增长的10多年。

当第一届总领事馆的招待会时,还只是为数不多的华为、中兴、等少数的几家公司和留学生代表,阿朵欣慰的是,终于有了扎根下来的勇气。

每一位已婚夫妇,都需要过渡一段从恋爱期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

阿朵不光有跨文化的冲突,还有背井离乡的孤独。好在有了学校的一份工作,有了总领事馆的设立,有了加尔各答-昆明航线的开通,一切都慢慢可以憧憬起来,也开启了阿朵15年印度生活的时光。

本文为印度通原创作品,任何自媒体及个人均不可以以任何形式转载(包括注明出处),免费平台欲获得转载许可必须获得作者本人或者“印度通”平台授权。任何将本文截取任何段落用于商业推广或者宣传的行径均为严重的侵权违法行为,均按侵权处理,追究法律责任。热文索引了解印度

印度生活

印度宗教奇闻轶事

宝莱坞电影

文学摄影旅行攻略

商业观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