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我家门前的葡萄沟》

我家门前的葡萄沟来自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00:00

06:40

读课文:“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点击这里,回听《葡萄沟》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这段小学课文形象介绍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葡萄沟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下的一处峡谷,像一条绿色的绸带,飘逸在吐鲁番盆地中央。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两侧的悬崖峭壁挡住了火焰山的炽热,沟谷狭长平缓,沟内溪流环绕。

“过去不懂技术

葡萄烂得多,卖不出去”

这里是国家5A级景区,也是56岁的维吾尔族农民买买提·尼亚孜的家。葡萄成熟的季节,买买提家里12亩的“无核白”丰收了。

买买提:“无核白产量高、质量好,糖分也高,很多人喜欢吃这个。很多老板过来,(把)我葡萄沟的鲜葡萄,拿出去外面卖。”

三种等级的葡萄干

吐鲁番号称“火洲”,葡萄沟算是这里的“桃花源”,种葡萄历史悠久,过去的产量却不高。在买买提的记忆里,他70年代种葡萄,因为不懂技术,葡萄都趴在地上。

买买提:“改革开放以前,农民不会葡萄管理的,技术也没有,没葡萄架子,全铺在地里边。那个时候葡萄质量不行,烂的多,卖也卖不出去。”

吐鲁番的日照时间长,过去,种葡萄缺水也是大问题。80年代,买买提分到了葡萄沟边的一片荒地,离坎儿井太远,只能从布依鲁克河挑水浇灌葡萄树。

买买提:“这个地方全是戈壁滩,人多,地多了,慢慢这个坎儿井水不够,国家安排挖渠。七几年的时候,土渠渗水多,灌不了水,这个水渠年开始变了,挖了渠,农民这个困难也解决了。”

日光下晒着的葡萄

“毛驴车拉葡萄去卖

走不了多远就晃烂了”

交通不便、保鲜技术不成熟,葡萄丰收后,鲜葡萄虽好,运不出去,只能晒成葡萄干卖。即便做成了葡萄干,也得装到毛驴车上,统一送到供销社,由供销社再卖到商店去。一来二去,拿着“白条”等一两个月,才能见到收入。

买买提:“我给你葡萄,钱写一个条子拿着,一个月以后,两个月以后,才给钱,卖也不好卖,那个时候交通也不方便,农民哪有地方去卖这个。”

各式各样的葡萄干

买买提说,自己年轻的时候,脑子活络,拉着毛驴车想把葡萄干卖到远一点的地方,其实走不了多远,葡萄干先晃烂了。

买买提:“土路,车来不及,农民咋弄的?拿毛驴车装葡萄干,哪个地方方便一点,往哪个地方卖过去,卖不出去,毛驴车装的葡萄晃烂了。现在你看交通方便,农民在地里面也能卖得出去葡萄,很多老板过来的。”

“高速直达葡萄沟,

经销商排队收葡萄”

年,土路修成了水泥路,年变成了柏油路。如今,飞机、高铁通到吐鲁番,不到半小时高速路,就能到达葡萄沟。路通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排着队到吐鲁番收葡萄,不管是鲜葡萄,还是葡萄干,都不愁销路。

吐鲁番周边高速公路建设图自网络

通往葡萄沟的道路图自网络

记者:“这是谁家的?吊这么多的葡萄,晒着。”

买买提:“每家都有……”

葡萄沟里,每家每户都有土坯砌成的五六米高的荫房,四壁孔洞通风好,还避开了阳光的暴晒。鲜葡萄在荫房里阴干不到一个月,就能做成绿色的葡萄干,阴干时掉下来的葡萄,拿到太阳下暴晒,又能做成红葡萄干。

晾房里的葡萄

买买提这两天一边忙着卖鲜葡萄,一边已经在荫房里开始晾葡萄干,五斤鲜葡萄能晾一斤葡萄干,再过半个多月,晾好的葡萄干再送到专门的加工厂分类。

等待筛选的葡萄

对葡萄干进行初步筛选

葡萄干行业老板:“阴干是绿的,晒干是红的,先把皮去掉、再把烂的去掉,然后再把颜色分出来,红、黄、黑,中颗粒、大颗粒、小颗粒……”

葡萄干色选机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今年又是好收成”

葡萄架越架越高,收入也越来越好。一亩地能赚六七千块钱,是原来的三四倍。种了一辈子葡萄,买买提想着,他和妻子种不动葡萄的时候,就让儿子接着种或者把地流转出去,政府的保障政策足够他们老两口生活。

葡萄沟景色

买买提:“架子改造了,前年国家还给补钱,柱子都是免费给的。现在农民交水费就行了,别的一个都不交。高铁也过来了,现在我们葡萄沟5A级旅游景点了,很多游客过来。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养老保险到了,每月一千块钱,生活够了。”

买买提一家

买买提的两个儿子都在吐鲁番市区有了工作,9月初,小女儿其曼古丽也去了乌鲁木齐读大二,家里种了几十年葡萄,她从小时就帮着摘葡萄,现在更想循着自己爱好的平面设计专业,在乌鲁木齐发展。

其曼古丽:“到了夏天,每天都要摘葡萄,然后起得特别早,就开始摘摘摘,连续摘两个礼拜。一到了夏天就感觉又摘葡萄了,太累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巴哈尔古丽-中国新民歌发烧天碟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今年又有好收成。

葡萄沟村民王英:“以前全部卖了才一两万,现在有五六万了。”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5A级景区迎来了更多的游客。

黑龙江游客李先生:“待客比较热情,民风淳朴,这边的葡萄确实比我们家乡的要甜、好吃,大家一起采摘葡萄,玩的很开心。大盘鸡、手抓肉都吃了,感觉特别好。”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甚至留下了爱她的外地人。

来吐鲁番奋斗多年的河南人魏东:“因为小学课本上学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对葡萄沟有概念了。我在葡萄沟待了六年,不像其他地方的景区景点,景区升格了,原有的生态没有了。葡萄沟还是当年的葡萄沟,葡萄沟的人也没有变,很简单、朴实。”

一寸新芽上,有盎然的春意;一声蛙鸣中,有丰收的芳香;一滴露珠里,有太阳的光辉……一个个家门口的变迁,凝结成万平方公里的蓬勃与兴盛。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家门前那座山、那条河、那段路的点滴变化,随历史车轮一起滚滚向前,汇聚成浩浩汤汤的时代潮流,为共和国的70年长卷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从今天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我家门前》,记录我家门前的昨天与今天,见证共和国的成长和繁荣。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