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
Museum这个词,来自“Muse”——缪斯女神,原本指文化与艺术所在之地,更接近于今天的大学。而两千年后,Museum已逐渐变成储存人类智慧财富的所在,也是我们的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经过漫长的蛰伏,如果你在想念着诗和远方,想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去往那些遥远的地方,不妨远离人群,去看看那些与风景共生的博物馆——遗址博物馆。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多年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参与了多个遗产地的遗址博物馆设计。无论是杜甫笔下“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中的王昭君墓,还是王之涣所咏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传唱于欧美的《Xanadu》(仙那都之歌)中遥远的上都,都在这些博物馆中得到诗情与实景的交融。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
项目地点:内蒙古正蓝旗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元上都遗址博物馆,是年亚建协建筑奖金奖作品。它如遗世独立的修行者,远眺着世界文化遗产,被欧美文化视为世外桃源的“Xanadu”——元上都遗址。亚建协奖的评委会这样评价这个设计:
“博物馆位于蒙古草原上,距离元上都遗址5公里远的‘乌兰台’。乌兰台意为‘红色山岩上的烽火台’——这座建筑本身,也如烽火台般脱颖而出。建筑大部分嵌于遗弃的采石场中,几何特征鲜明的体量由含氧化铁骨料的混凝土打造而成,仿佛生长于大地之上。在建筑造型上,独具匠心的角度扭转以及凸出的窗体,呼应着非线性的历史。建筑与山体等高线及都城遗址中轴线相交,使人游走于建筑与自然之间,聆听天与地的对话。”
博物馆内院元上都遗址全景殷墟博物馆
项目地点:河南省安阳市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而在年获得亚建协金奖的殷墟博物馆,同样也是一座遗址博物馆。位于举世闻名的殷墟遗址旁,它用“埋藏自己”让遗址得到最好的呈现。
地面上仅露出不足一米高的青铜主体博物馆的主体沉入地下,地表用植被覆盖,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地貌浑然一体,最大限度地维持了殷墟遗址原有的面貌。设计利用中心下沉庭院和长长的回转坡道等不同空间的变化,以及青铜材料和豆石的运用,在细节处理上强化对遗址和文物的提示,全面地展现殷墟的各种考古成就和甲骨文、青铜器等珍稀文物的文化价值。方正的中央庭院敞口向天,打破了整个博物馆过于压抑沉闷的感觉;同时作为展厅的前导空间,具有隐含的礼仪性。
▲博物馆下沉式展厅内庭昭君博物馆
项目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中轴线上博物馆与昭君墓“青冢”的对位关系
昭君博物馆的邻居,是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面对这座已有两千余年历史的墓葬,博物馆既要担负起景区轴线起点的重任,也很好地处理了与青冢之间在时空上的对话。建筑用最低调的状态让出轴线的位置,形成对青冢的镜框,又在馆内处处提醒着这座遗迹的存在。
▲贯穿园区景观轴线的三角框景窗▲土木轮回,记录了一段昭君墓夯土为台与楼阁建筑共生的历史
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项目地点:天津市滨海新区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铁锈色的外观与保留下来的炮台呼应位于津门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则记载了一段中华民族的血泪,值得我们铭记。炮台位于天津海河入海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八国联军入侵时,多次抵御外国侵略者,成为抗击侵略的历史见证,庚子事变后被迫拆毁。
▲分散、裂开的体量着曾经的苦难和挣扎
年,历经风霜的大沽口炮台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建设博物馆新馆。博物馆的设计,突出了炮台这一遗址保护的本体,建筑作为环境中的从属,其本身具有强烈冲击感和沧桑感的形式,也成为展陈的一部分,唤起人们对那段苦难历史的回忆。
屈辱与抵抗历历在目鸿山遗址博物馆
项目地点江苏省无锡县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位于一片农田之间的鸿山遗址博物馆
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依托于吴越贵族墓葬群邱承墩而建,用于遗址及文物的研究和展示。建筑造型的来源有三:遗址封土堆的形态;周围呈东西走向的农田肌理;苏南民居的坡屋面。整体建筑形体是一组长方形体量,平行排开并左右错开,草顶土墙,与环境融为一体。只有中部架在门厅和原址上的几段坡屋面被适当突出,融合了朴素的江南民居和粗犷的先秦建筑形态,提示遗址所在的轴线。
▲博物馆即为邱承墩遗址现场的保护棚
五女山博物馆
项目地点:辽宁省桓仁县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五女山下的博物馆入口处五女山博物馆,守护的则是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中的五女山城。博物馆掩映在树丛当中,依附山体,叠合而上,内部空间的扭转带动了建筑形体的变化。外部模拟王城遗址而采用的石块筑墙也延续到展厅内部,形体之间扯开缝隙若干,让自然光景渗入室内,渲染时空的转换,让古老的传说在冥冥中复苏,与今人产生情感的交流。
五女山下的博物馆全景蓬莱古船博物馆
项目地点:山东省蓬莱市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复原的古船,博物馆则藏于其下
位于蓬莱水城之中的古船博物馆,以出土的古船遗址为线索,再现古军港帆桅林立、战舰森森的壮观景象,以及船只修造的军事生活场面,让游客既能身临其境,感受古船的使用景象,又能近距离地看到那些穿越历史的遗迹。
沉船遗址展厅位于船骸原址之上玉门关游客服务中心
项目地点:甘肃省敦煌市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玉门关遗址遗址地的游客中心,通过展陈向游客讲述遗产的历史和价值,可以说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博物馆。因边塞诗而家喻户晓的玉门关,在作为丝绸之路遗址之一的保护中,建造了梳理、规范游客参观路线的游客中心,本身也成为场地内的一处展品。
画面中为游客中心,右为玉门关遗址设计由戈壁风貌而来,希望同时呈现出玉门关遗址的历史厚重感和大漠荒凉的底色。由于目前地上留存遗址约为25m见方,体量并不大,游客中心的改造亦尽量缩减建筑体量,将大部分面积设于地下,一方面避免了新建建筑对遗址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巧妙地利用了场地内从基地入口到遗址之间6m的高差。覆土的建筑外观使其与环境融为一体,成为遗址区的配角,而非景致中的主题。
展厅内陈列的地域模型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
项目地点:新疆吐鲁番市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矗立于火焰山下的主体建筑设计意图为前来的游客建造一所“视觉过滤器”,人群抵达游客中心伊始,可感受到以火焰山为背景的建筑全貌,但此时故城是被遮蔽的;逐渐接近入口,远景的自然风貌也消失,建筑作为主体呈现出来;进入建筑后在院落中体验游客中心带来的庇护感;参观中,游客进入观景塔远眺高昌故城及火焰山,而自然景观被建筑限定在一个宽幅画框之中,形成另一个尺度的认知;在游客逐渐离开时,故城形象再次展现并更加清晰。
从景观塔眺望高昌故城大地湾遗址博物馆
项目地点:甘肃省秦安县
建成时间:年
建筑面积:m2
如同夯土与陡坎的建筑大地湾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位于渭河上游,具有延续多年的文化期。遗址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来源于当地的土坎沟壑和夯土建筑。参观路径先经过展厅入口,然后沿着建筑之间逐渐下沉的夹道前行。展览空间则反向由河边向内部田野逐渐升高,隐喻史前聚落的发展过程。面向遗址保护区和古河道等景观的外墙都尽量开设大窗,参观者可直接看到坎墙面上的红烧土文化层。
大地湾新时期时代文物本文建筑摄影:张广源
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