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初秋的“火洲”吐鲁番,赤日炎炎,热浪滚滚,热力依旧不减。火焰山犹如一条火龙横卧在平地,山体隆起的褶皱似一簇簇燃烧的烈焰。

“刚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几条河。崎岖坎坷怎么它就这么多!”在火焰山南麓的半山坡上,吐哈油田油气生产服务中心巡线工吴金红边走边哼起小曲儿,脚下偶尔滚落的碎石子应景地为他的哼唱打起了拍子。

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吐哈油田鲁中联合站—红连站—鄯善油库混油外输管线长79.4公里,设计年输送量最高可达万吨。穿越火焰山的4公里鲁红输油管线就埋在山下1.6米深处。“输油是鲁克沁采油管理区原油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我的工作就是守护好最后一道关口。”吴金红说。

在管线9号桩米处,吴金红仔细查看管线埋藏的地方,确认没有渗漏、塌陷后,来到旁边的葡萄地,和当地村民寒暄起来。正在地里忙着秋收的伊力亚·库尔班抬头一看,又是这位身着红色工服、每3天就要来他家葡萄地“拜访”1次的石油朋友,赶忙放下手里的活,拿起一串采摘下来的葡萄迎了上去。

以前,伊力亚·库尔班得知吐哈油田的多米输油管线要铺设在他家葡萄地附近时,可是一万个不愿意。鲁克沁采油管理区相关人员天天给他做工作,给他承诺,每3天就会来检查1次管线,他这才勉强答应下来。后来看到吴金红和同事巡线按时按点,一次也没落下过,伊力亚·库尔班才逐渐放下了那份担心。

吴金红拿着伊利亚·库尔班送给他的一串新鲜葡萄,沿着管线的走向继续认真检查,时不时揪一颗葡萄放进嘴里。“真甜!就为了以后还能吃上这么甜的葡萄,咱也得踏踏实实把管线巡好,帮村民一起守护好他们的葡萄地。”

行至火焰山大峡谷水渠,吴金红捧起一把水抹在脸上,一上午的酷热顿时消减了一半。这条水渠是从火焰山北面的二塘沟流下来的。正是这条水渠,孕育了火焰山大峡谷里的一片绿色景观。不仅如此,这条水渠还是下游4个村落的水源保障,也是管线巡护工作中的重点巡护路段。

吐鲁番盆地年降水量约16毫米,蒸发量毫米以上,水是这里的珍贵资源。二塘沟担负着20.26万亩的农业灌溉任务和下游区域.85万立方米的年供水任务,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这里的管线一旦发生泄漏,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做好高后果区段管线巡护及应急处置工作,鲁克沁采油管理区不断完善管理区输油气管线巡护管理办法,以20条硬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和管理要求,短周期、多频次开展管线泄漏应急处置演练,提高管理区应急处置能力,防患于未然。

“管线穿过G30高速公路后,向北一直过去就是我们管线巡护工作的终点了。常年开车在戈壁上颠簸,现在都练成了道路再颠簸,在车上喝水也不洒的‘独门绝技’。”吴金红说话的声音不时就会被颠簸的路况加上“颤音”效果。

一转眼,7个小时过去了,吴金红一天的巡线工作也告一段落。停好车辆,整理好今天的巡线记录,他慢慢向宿舍走去。从后面望去,那件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的工服后背早已渗出一层白色的汗渍。

刚到油田参加工作的时候,吴金红经常看到光秃秃的戈壁滩上没有一条路,却总有一辆皮卡车走走停停,不知道在那乱跑啥。5年前接手了巡线工作,他才真正明白,正是在戈壁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乱跑”,地下的输油管线才得到了细心的呵护,为油田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做好了坚实保障。

来源丨《中国石油报》北方周末

记者丨秦海洲

编辑丨冯军

责编丨华槿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