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渔的行旅日记,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新疆。
游览完火焰山(PS.关于火焰山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我游记:打卡新疆名山,《西游记》故事发生地,海拔竟是负米?),我们启程前往吐鲁番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坎儿井。
在此次新疆大环线之旅中,吐鲁番是我们行程的最后一站,也是最轻松的一站。原因在于北疆大部分景区都是“看景”,面对壮美自然,无言多言只需要欣赏即可。而吐鲁番的几处景点则是“听景”,火焰山听的是《西游记》的传说故事,被誉为“地下长城”的坎儿井,听得则是古人的超高智慧与无穷创造力!
很多人都知道吐鲁番是中国最热、最干旱的地区之一,自古就有“火州”“热极”等称号。著名的“沙堆烫熟鸡蛋”的吃法,就是从吐鲁番流传的。如今在火焰山景区还能看到售卖“沙窝鸡蛋”的,可能很多游客都尝过。
吐鲁番炎热、少雨又干旱,但与此同时,它又是著名的“瓜果之乡”,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瓜美味程度更是享誉全国。吐鲁番的水果为什么这么香甜?实际上靠得正是——坎儿井。
来坎儿井之前,我对其了解不多。只知道坎儿井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但坎儿井究竟是干什么的,何时建造,还真不清楚。
简单来说,坎儿井是一种适用于荒漠地区的地下渠灌溉系统,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最早在《史记》中就有记载,当时叫做“井渠”,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新疆大约有多条坎儿井,吐鲁番的坎儿井最多,有多条,全长约公里。这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每年春夏时节会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古人巧妙的利用山的坡度,开凿出一条条坎儿井,将地下潜流源源不断地引入农田,使得戈壁变成绿洲,也让吐鲁番成为著名的瓜果之乡。
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如今,仍有部分能够使用,继续肩负着浇灌良田的使命。也有部分修缮之后,成为供游客参观的景点。我们游览坎儿井民俗园景区时,就直观地看到了真实的坎儿井。
坎儿井一般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组成。简单来说它的构造原理是:第一步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找水源,在合适位置打好“竖井”;第二步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第三步将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明渠)相连接;最后一步便是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其中,最艰难的就是修建“暗渠”。我们在景区看到了修建暗渠的模拟雕塑,暗渠越深空间越窄,到最后只能容一个人弯腰向前掏挖而行。据导游介绍,因为天山融雪冰凉刺骨,吐鲁番土质又是坚硬的钙质黏性土,修建暗渠的工人长期跪在冰水中挖土,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所以,有人才将公里的吐鲁番坎儿井称为“血肉筑成的地下长城”。
想了解更多冷门、好玩的旅游地,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2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