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很多兵器与法宝都是太上老君亲手打造,任何一件法宝随时随地都能制服孙悟空。所以,在平顶山、火焰山、金兜洞等地,那些邪魔外道得太上老君之命,拿着老君的法宝,让孙猴子无计可施。假如太上老君没有把孙悟空练成长生不老的金钢之躯,一百个孙猴子都死于非命了。
这就奇怪了,太上老君的这些宝贝十分厉害,为何在“五百年前”的时候却对孙悟空“无计可施”呢?难道太上老君在天庭出工不出力吗?
《西游记》开篇讲的是什么?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这个回目咱们未必就读懂了。从这回书的故事看,美猴王出世,似乎可以对应“灵根孕育”,但“灵根”是什么根,灵根又孕育了什么“源流”?“心性修持”是谁在修持,又生出了什么样的“大道”呢?
这一切的疑问只需用书中的一句话解读:“老子化胡为佛”。
《西游记》仿写《水浒传》,以一首七言诗开篇:“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这首诗的诗意其实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大唐三藏圣教序》,点化了“盖闻二仪有像,显覆载以含生;四时无形,潜寒暑以化物”这句而隐含了道教开天辟地的寓意。唐僧取经回归大唐时,书中就全文抄录了唐太宗的这篇铭文,照应了开篇词。
开篇词之后,还是如《水浒传》那样,搬出了北宋哲学家邵雍。吴承恩以《皇极经世书》,演绎邵雍“元会运世”的道理,引出世间万物皆源流于“道”。因而,开篇词中就有“欲知造化会元功”之说,因为“造化会元”,才有“西游释厄传”。
吴承恩说,天地之数从上元“混沌”开始,经历了十二万九千六百岁,共一十二会,每会一万八百岁。上元运行到亥会,就进入到下一元(中元),中元也从子会开始,书中便引用邵雍的原话,说:“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个时候,天地才有了“根”。这个“根”,就是回目中所说的“灵根”,是《西游记》中一切佛道的“源流”。
中元子会运行过半,也就是经历了五千四百岁,就有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说的“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也就是二仪四象。经丑会一百八千岁演变,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阴阳交合。于是,“人生寅会”,也就是说,从盘古开天,道家开辟鸿蒙到“人生于寅”,期间经历了子、丑、寅三会共三万二千四百岁。老子一气化三清,自“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就存在了。
寅会有了人,然后不知又经历了多久,便到了“三皇治世,五帝定伦”。这期间虽然没有一会之久,但总有几千年的演变了。到了这个时候,“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四大部洲,说的就是《西游记》中的佛界。
把吴承恩这段话再简练地归结一番,说的就是佛教比道教至少要晚三万二千四百岁。佛界诞生于道教世界,是“道”的灵根孕育了佛界,佛因“道”而修持心性,这就是书中所说的“老子化胡为佛”。“大道”就是“老子五千言”中的道,“道”才是《西游记》中的灵根,一切皆源于“道”。
孙悟空诞生于道家灵根之地,无论他是佛教徒还是道教徒,都是因“道”而生,都是“老子化胡为佛”而出。如此,太上老君怎么可能对孙悟空无计可施呢?
太上老君八卦炉两次炼魔
四大部洲是佛的世界,佛界源出于道家灵根。所以,花果山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原本是道家之地。“老子化胡为佛”之后,花果山就成了佛界的“灵山”。花果山就是如来佛祖的灵山,修持的“心性”便是他的心猿,心猿就是孙悟空。但是,佛祖修持心性,借助的是老君八卦炉。
书中有一首赞诗专道花果山奇观,其中几句这样写道:“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这几句诗的意象,全部说的是道家。因而,花果山顶就有一座八卦炉。
吴承恩说,“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不需要太复杂的解读,书中已经点明,这块仙石就是八卦炉。孙悟空(石猴)是八卦炉中的一颗“仙胞”,岂不就是“老子化胡为佛”的另一种表述?
代表太上老君下界的银角大王揭秘孙悟空真正的身世,说道:“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太上老祖就是太上老君,花果山顶上的巨石就是太上老君留下的八卦石,也就是八卦炉。孙悟空都是老君炉子里练出来的,孙猴子能有多大的本事与老君对抗,让老君“无计可施”呢?
仙石在花果山顶,化出石猴便不再存在,山顶就平掉了。所以,拿着太上老君七星剑、紫金葫芦、羊脂玉净瓶、捆仙绳、芭蕉扇下界,占据的就是山顶被平掉的花果山,也就是“平顶山”。这几样法宝,其实都是老君八卦炉炼丹、炼魔的用具。佛祖在花果山修持心性,花果山就“佛地”灵山,太上老君的随意占据灵山佛地,前来炼魔,佛祖都奈何不得,何况孙猴子?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以金刚琢收伏,然后投入八卦炉中“以文武火锻炼”,是一次回炉。猴子偷吃了“五壶丹”,这些仙丹“有生有熟”,猴头哪里消化得了?再说,猴子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偷不到老君仙丹的,这段情节,分明说的是老君还在“化胡为佛”,继续传授佛祖本事。经过七七四十九日的锻炼,孙悟空获赠一对火眼金睛。
老君为何要反复锻炼一只石猴呢?这只石猴其实就是佛祖的“心猿”,也是佛祖的“心魔”。正是因为佛祖心魔未除,银角大王才说那只紫金葫芦是“普救阎浮世界”的。阎,指的是地藏王菩萨统领,或说是被佛门抢占的阎罗世界,浮,即浮屠,指的就是佛门。太上老君反复锻炼孙猴子,就是要去除佛祖的心魔。
所以,当太上老君再度放出佛祖心魔时,佛祖知道老君手段,也似乎明白了老君的良苦用心,在灵山宣称“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佛祖把自己的心魔压在五行山下,肯定是借助了道家力量,“五行山”即道家所言之“金木水火土”五行。孙猴子被五行山困住五百年,他动弹得了?
太上老君为何要炼魔
孙悟空大闹天宫,实际上是佛道两界联手导演的一幕闹剧,其目的是支持佛祖搞佛法东渐。很多读者恐怕没有注意,第一回书中写石猴出世时,写到了玉皇大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殿”。以道教传说,玉皇大帝的宫殿不是“灵霄宝殿”,而是“皇极凌霄殿”,简称“凌霄宝殿”。不仅这一处,书中写的都是“灵霄宝殿”。
灵霄宝殿,分明就是灵山宝殿,原本就是佛祖所居。咱们不要误会了,《西游记》中写的“灵霄宝殿”根本就不是道教教主玉皇大帝的宝殿。这是为什么呢?
沙僧其实是佛祖的一世化身,在流沙河大战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玉皇大帝驾前的卷帘大将,却说出了自己惊天动地的身世之谜。沙僧说:“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看见没有,沙僧是南天门里的尊者,灵霄宝殿中的“皇上”。所以,“灵霄宝殿”写的是佛界,道家老祖、道家教主都在这样的“天庭”,分明是占据了佛界,老子还在“化胡为佛”。
佛祖到天庭炼魔,对孙悟空说自己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佛祖就是灵霄宝殿的尊者。佛祖又称玉皇是“大天尊”,故而,灵霄宝殿在灵山,试图与“凌霄宝殿”齐平,沙僧(佛祖)便自称是“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闹天宫,其心魔孙猴子不过前台打手而已,那么,这个打手打的又是谁呢?
猴子是爱吃桃的,如来佛祖(也就是菩提老祖)专门在灵山开辟了一座烂桃山。自收留孙悟空为徒,或者说佛祖在灵山自炼心魔,前七年只练一种本事,就是在烂桃山吃桃。孙悟空吃了七年饱桃,可谓食桃成性,于是佛道两界(凌霄宝殿、灵霄宝殿)大天尊就把这只食桃猴派到了西王母的蟠桃园,除了糟蹋可以让人成仙、与天地齐寿的蟠桃,还大闹蟠桃会,解散了一次王母娘娘的神仙聚会。
其实,闹天宫闹的就是蟠桃会,故而,孙悟空从未打进南天门,跟玉皇大帝作对。书中大闹蟠桃会,也就是大闹天宫的不止孙悟空一人,天蓬元帅猪刚鬣在蟠桃会上假装醉酒,调戏了“老太阴”,老太阴实际上隐喻的是西王母。沙僧则在蟠桃会上故意打碎玻璃盏,王母的筵席就得散伙。
大闹天宫实际上闹的是佛界。一切都是针对西王母的,大闹天宫就是佛道两界联手对付西王母。《西游记》中有三大度人成仙的法宝:如来佛祖的唐僧肉、镇元大仙的人参果、西王母的蟠桃。其中,蟠桃拥有的数量最大,也最速成,最恐怖的是九千年一熟的桃子,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岂不就是齐天大圣吗?不仅是齐天大圣,而且是直追老子、力压玉帝、碾压如来,诞生于“两仪四象”时期的超级大神。
如此,玉帝、佛祖能答应吗?玉帝是太上老君辅佐的大天尊,佛祖是太上老君的徒弟。因此,老君便要支持他们,给佛道两界训练出足以打压西王母的心魔打手,大闹蟠桃会。经过这番大闹,西王母的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老子化胡为佛”也将告一段落,道家退避灵山,为佛法东渐让路。
孙悟空大闹天宫,原来是太上老君暗中策划的。佛祖传授的是道家本事,其心魔便有个道家的名字叫做孙悟空,入了佛门,就不应当姓俗家姓氏,要不如佛祖、观音、唐僧那样叫“悟空”,要不就应当叫“释悟空”。“孙悟空”原本就是佛道合体,在老君炉里两番锻炼,一身道家本事,假如从文本故事理解,孙悟空就是太上老君的隔代亲传弟子,培养孙悟空依旧是“老子化胡为佛”,孙悟空不就是“胡僧”吗?
既然是隔代亲传弟子,孙悟空又怎么可能是太上老君的对手呢?七星剑、芭蕉扇、紫金葫芦、羊脂玉瓶、捆仙绳,尤其是金刚琢,哪一件宝贝都是“化胡为佛”的用具,无论在谁的手上,件件都能降住孙悟空。何况,金角、银角就是炼丹炉看炉的童子,炼猴子时,他们恐怕就是煽风点火收金丹的小毛神。
青牛精就更不用说了,太上老君骑青牛过函关,以金刚琢化胡为佛,青牛得金刚琢犹如老君亲临,佛祖都不敢直接说出这头牛的来历。孙悟空连老牛这一关都过不去,又怎么可能让太上老君“无计可施”呢?
问题是,太上老君为何要纵容乃至唆使孙悟空大闹蟠桃会,他跟西王母有仇吗?既然指使如来佛祖大闹天宫,为何又要在西天取经途中为难孙猴子呢?
《西游记》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唐僧一行到达平顶山,也就是搬掉八卦炉(巨石)的花果山时,途中遇到银角大王装扮成的老道士。老道士假装受伤,诓骗唐僧让孙悟空背他。在孙悟空的背上,“二魔”施展法力,搬来三座~大山,压住了孙猴子。
书中写道,那怪知道孙悟空想把他摔死,便念动咒语,搬来了须弥山、峨眉山、泰山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为什么二魔要搬这三座山镇压孙悟空,这三座山为何如此厉害,把孙猴子压成这样?
原来,这三座山分别代表了道、佛、儒三教。须弥山虽然是佛界之山,表征佛教,但以《西游记》的设置,这座山就是花果山,就是道家开辟鸿蒙所造“源流”。“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就是儒教的象征。能够把儒道佛一齐招来,除了太上老君还会有谁呢?“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金角、银角,包括后面的青牛精根本就不是私自下界,而是太上老君指使的。
太上老君为何要指使他们下界阻扰取经,延缓如来佛祖佛法东渐的进程呢?这个疑问,还得回到西王母这里解答。
道家传说中,西王母的地位极高,但在吴承恩的笔下却是“外道”。《西游记》中多次在回目中出现“外道”,比如平顶山这段故事中,就有“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这个回目。此外,还有“外道施威欺正性,心猿获宝伏邪魔”、“外道弄强欺正法,心猿显圣灭诸邪”。都占据灵山了,对于佛界而言,西王母、太上老君,包括玉皇大帝等等,岂不就是“外道”?
西王母代表西方“外道”,试图以蟠桃园、蟠桃会归化太上老君化胡为佛之后融合的佛道天界。蟠桃,即“番桃”,也就暗示了这一教来自西边。外道,又是“歪道”,歪道欺“正法”,正法就是象征取经之前的大唐,大唐就是尊崇“李孔”儒道合一的东土。
《西游记》中挪移唐高祖武德七年的一场“止浮屠”大辩论,暗藏适合东土的文化是“李、孔”之教。即便是佛法自汉明帝以来,逐步完成东渐大业,也应当是在道家的火炉中锻炼,并自我修持心性而主动融合,“外道”不能反客为主,迷真性、欺正性,弄强欺正法。
《西游记》写了两次佛法东渐,一次是汉明帝时期主动西天拜佛求经。汉明帝刘庄曾封东海王,因白马驮经有功,明帝建白马寺以纪念这件西教东渐、文化融合的大事。汉明帝、白马,就是第二次取经中的东海龙王、白龙马。第二次取经在《西游记》中,便是如来佛祖强制东渐佛法。
吴承恩以“老子化胡为佛”表达自己的观点,无论是何种西教,都要主动“修持心性”,搞打砸、威逼利诱那一套,必定要遭受“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一,八十一难是备受折磨到了极致,而这些苦难都是佛门自己制造的,可谓自作自受。
太上老君,也就是东方文化胸怀博大,海纳百川,能够接受“外道”,但绝不容忍“歪道”。所以,太上老君八卦炉炼魔,取经途中以魔制魔,依旧是在改造即将进入南儋部州(东土大唐)的外道,以及悄然进入的歪道。
但是,反过来说,道家占据“灵霄宝殿”也是外道。这个“外道”同样需要继续修持真性,持守正法,太上老君以金角、银角,以及青牛作怪是道家自身出了“歪道”。如此,便无法与西教相容,也难以让东土坚守“李、孔之教”。所以,“歪道”搬来三座山也压不住孙悟空。
除了西王母、如来佛祖这两支西来外道,书中还以罗刹女、蝎子精这样的妖魔暗示另外一支西教即将进入。《西游记》的背景其实是明朝思想启蒙、文化融合时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造西教以及自身,东西相融,再成大道的主题思想。
所以,“太上老君”在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确实给读者以“无计可施”的错觉。在别人的地盘上,总得讲点道家礼数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131.html